商标专利

国知局:发明平均审查周期减至16.5个月,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规模已达70余万人

2022-10-09 17:34:18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6

10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暨国家知识产权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截至2022年9月,高价值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3个月,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16.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专利、商标审查员总数近2万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规模已达70余万人,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人数达6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增加“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类别。国家层面的经济职称系列中增设知识产权专业。《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新设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学位。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 张志成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局10月新闻发布会。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天我们举行“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知识产权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文辉先生出席今天发布会,向大家介绍知识产权事业十年发展情况,并回答各位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先生,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女士,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先生。我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本次发布会的主持人,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

现在,我们先请胡局长作介绍。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胡文辉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知识产权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很高兴和几位同事一道,就十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情况向大家作一个通报和交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引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开启了全面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新征程。

这十年,知识产权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更加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十年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保护力度不断增强,“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民法典确立了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重大法律原则。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完成新一轮修改,建立了国际上最高标准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在线诉调对接机制,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意见》,与司法部联合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统筹推进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各项工作,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2012年的63.69分提升至2021年的80.61分,提高了17分,进步巨大。截至2022年9月,高价值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3个月,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16.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提前完成国务院“放管服”改革部署的审查周期压减目标任务。专利商标申请实现证书“电来电往”,公告公报信息实现“掌上查询”,首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集中发布,为市场主体享受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提供了指引。

这十年,知识产权激励创新创造更加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十年来,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2012年至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发明专利395.3万件,年均增长13.8%,累计注册商标3556.3万件,年均增长25.5%。截至2022年9月,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08.1万件,其中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315.4万件,有效商标注册4152.3万件,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495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6992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累计发证5.9万件。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位居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世界五大科技集群中,中国独占2席,科技创新更加活跃。

这十年,知识产权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十年来,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速显现。2012年至2021年,累计评出中国专利金奖310项,获奖项目新增销售额超过2.5万亿元。2022年BrandFinance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中国占84个,比2012年增加52个,总价值达1.6万亿美元。截至2022年9月,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市场主体达2万家,地理标志产品年直接产值超7千亿元。2012年至2021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累计2.19万亿元,年均增长13.7%,其中出口年均增长31.2%,超过进口增速近20个百分点。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累计达1.3万亿元,年均增长27.2%。知识产权有力支撑了创新型经济、品牌经济、区域特色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

这十年,知识产权服务对外开放更加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十年来,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持续深化。我们成功推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中国设立办事处,近距离为中国用户提供国际体系相关服务。推动第一个在中国签署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正式生效,加入了《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和《马拉喀什条约》,成为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坚定维护者、重要参与者和积极建设者。成功签署《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推动实现中欧之间244个地理标志产品的互认互保。持续深化“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和金砖国家知识产权合作,深度参与中美欧日韩五局合作,不断强化与东盟、非洲和拉美地区知识产权交流,稳步拓展专利审查高速路(PPH)合作,将知识产权助力脱贫攻坚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结合,支持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中国知识产权“朋友圈”不断壮大。

这十年,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十年来,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完善、人才培养力度全面加强、文化环境持续改善。2018年机构改革中,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新组建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现了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集中统一管理以及专利、商标的综合执法,管理效能大幅提高,知识产权与质量管理、标准化、反垄断、药品监管等工作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布局建设江苏、广东、河南、湖北、天津、四川等6个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指导建设广州、上海、重庆、济南、郑州等5个地方商标审查协作中心,专利、商标审查员总数近2万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规模已达70余万人,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人数达6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增加“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类别。国家层面的经济职称系列中增设知识产权专业。《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新设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学位。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设计博览会等知识产权品牌活动定期举办。《中国专利》《国之利器》《缘来桑植》等展示中国知识产权发展实践的优秀作品,《郑成思知识产权文集》《知识产权经典译丛》等理论书籍相继推出,推动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明显提升。

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对未来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作出重大顶层设计,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殷切期待,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知识产权事业的战略性布局,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使命,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张志成:谢谢胡局长。下面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刚才胡局长提到,十年来我国核心专利数量大幅增加,目前国内(不含港澳台)的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315.4万件。请问这300多万件有效专利体现出怎样的特点?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 葛树

谢谢你的提问。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刚才胡局长发布时提到,截至今年9月,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达315.4万件。事实上在今年7月,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的发明专利有效量就已经超过300万件,这是我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的突破,也进一步夯实了我国创新大国的国际地位。具体来看:

一是有效发明专利实现量质齐升。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加快,我国创新主体创新创造热情高涨,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分别于2016年6月和2020年7月达到第一个和第二个100万件,至今年7月仅用2年时间突破300万件。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和储备不断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占国内总量的比重超过三成;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39.5万件,所占比重达到13.0%,较“十三五”末提高1.6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截至2022年7月,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32.6万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08.6万件,占国内总量的68.5%,相比第一个100万件、第二个100万件时分别提高5.1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目前,我国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数量主要聚集在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2年7月,我国有15.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拥有133.9万件有效发明专利,占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有效量的64.2%。

三是数字技术领域专利所占比重快速提高。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统计,截至2022年7月,发明专利有效量排名前三的领域依次是计算机技术领域(为28.4万件,所占比重为9.3%)、测量领域(为23.5万件,占7.7%)和数字通信领域(为21.0万件,占6.9%)。其中,计算机技术领域发明专利有效量较第一个100万件时增长5倍,所占比重提高4.7个百分点,排名由第5位上升至首位。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效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助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记者:

刚才胡局长提到,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刚刚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的排名再次提升,位列第11位。请问,如何评价这一成就?

胡文辉

谢谢你的提问。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刚刚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的排名上升至第11位,较去年再提升一位,稳居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的排名连续第10年稳步上升,已经累计提升了23位,展示出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进步,也印证了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示,中国取得的成绩显示了一个国家将创新作为增长引擎并给予大量关注的效果。中国以非常全面的方式建设创新生态系统,这是中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共设7大类81项细分指标。我国在国内市场规模、本国人专利申请、劳动力产值增长等9项指标上排名全球第一;在国内产业多元化、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等指标上名列前茅,特别是世界领先的五大科技集群我国独占两席,这意味着中国的创新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正向关系,创新加快成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

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严格保护知识产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之路。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国内(不含港澳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3.2件提升至19.1件,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63.69分提升到了80.61分。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努力推动我国在更多领域实现创新突破。谢谢。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