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申报

2022年深圳小巨人企业的优势

2022-11-28 14:35:24  来源:项目申报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122

2022年深圳小巨人企业的优势

SFPII指数观察|

目前,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以及疫情冲击,“专精特新”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强化科技创新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作用不断显现。国家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希望通过各项举措不断提高全国“专精特新”数量和比重,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和创新能力强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22 年,广东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9 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281 家。面向未来,广东在积极布局,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培育工程,进一步提升省内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的数量和综合化水平。

发展增速:2022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增长77.49%

2022 年广东省共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22家,2022年认定 1459 家,年增长率为 77.49%。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增速明显,整体企业竞争能力提升比较显著,更多的中小企业晋级为细分领域的领头羊企业。

从地域分布上看,深圳市846 家位居全省第一,深圳市、深圳市、深圳市、深圳市等紧随其后。

行业分布:五成“专精特新”企业属于“四基”领域

广东90%以上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布在制造业,重点聚焦在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制造业中小企业,近五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属于工业“四基”领域,并且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业、产业技术基础,以及基础软件等领域的中小企业为主,重点集中在新一代电子信息、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软件与信息服务、精密仪器设备、智能家电及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产业。

产业图谱:专精特新“小巨人”潜力企业众多

为发掘广东省潜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一步培育其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依据权威评价体系对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综合评估,形成广东省潜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百强榜单,并针对榜单企业制定2022广东省潜力“专精特新”百强榜单产业图谱。

发展建议: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建议

虽然广东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以及培育工作在现阶段位于国家前列,但是企业仍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多种挑战。比如,企业产品竞争力、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融资难,运营成本高;缺乏有效平台,信息获取和技术研发受阻;制造业数字化建设薄弱等。要想解决“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就需要政府、企业联合行动,打出了系列“组合拳”。

1、专注细分市场,加强技术攻关

中小企业的发展一定要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企业规模小的优势,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集中在一个单一领域内,加大对专业领域的研发投入和经营力度,持之以恒,经过长期努力,方能取得突破。在技术攻关方面,广大中小企业需要强化自身创新意识,在专注领域内提升技术创新度和专业能力,打造自身特色,加强成果转化,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2、优化金融市场,打通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渠道

在金融市场的建设中,一方面可以引入投融资机构,适当出台部分专项贷款产品;另一方面在财政资金拨付、产业基金支持等方面对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给予适当倾斜。此外,还可以借助第三方服务机构发掘有潜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而进行精准化帮扶,帮助其登陆北交所,完成上市渠道方式融资。

3、打造产业合作平台,促进资源信息共享

政府发挥牵头引导作用,整合政策、资金、创新资源等要素,建立产业创新合作平台和生态体系,降低中小企业获取资金、人才、创新资源以及外部信息等要素的成本。同时,在共性技术研发、小试中试等方面也可通过产业创新平台获取相应的资源、技术和设备设施支持,最终形成产业协同发展效应,助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

4、加强数字化建设,实现信息全流通

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企业运用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设备及物联网平台,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节能减排效果,进一步加强绿色低碳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产业数字化应用,进一步强化产业协同发展和共性技术攻关能力,可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指导意见,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引方向和相应的补助、奖励,鼓励中小企业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建设,实现数字化转型。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