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行业,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钢铁行业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供应链长,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必须从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全链条发力。钢铁行业实现“双碳”,根本的解决途径在于绿色低碳技术进步,核心是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和技术推广。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更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挑战巨大,任重道远。基础设施建设是钢材消费的重点领域,也是稳定钢材消费的核心领域之一,对钢材消费的直接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据测算,2021年基础设施建设消费钢材量接近2亿吨,约占全国钢材消费量的五分之一。
“千亿绿钢” 行动
在此背景下,为从更长远的产业链视野统筹谋划绿色低碳发展,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打通评价标准、检测认证、大宗采购、绿色交易业务循环卡点堵点,提升绿色低碳钢铁产品供给体系对基础设施领域需求适配性,中国铁建旗下中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共同策划,联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工业信息标准院、中铁物资集团、北京建龙重工集团,以及钢铁企业、施工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单位共同发起“千亿绿钢”行动,加速供需良性互动,在实现钢铁行业自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基础设施领域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新动力。
“千亿绿钢”行动是以双碳目标为引领,以绿色低碳领跑标准为准绳,以质量服务体系为支撑,将中国铁建集团内部孵化项目演进为支持通州首都副中心绿色低碳高质量建设与发展重大公共服务项目。该行动将从四方面推进具体工作,一是以《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系列标准为基础,以“绿色产品评价”相关国家标准要求为指引,构建覆盖资源、能源、环境、低碳、品质等属性的绿色低碳钢铁评价标准体系。二是依据标准要求,组织权威机构开展绿色低碳钢铁产品自愿性认证项目,遴选出一批批高质量的绿色低碳钢铁产品。三是基于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创网络安全技术,构建全产业链服务平台,联动供需两端发力,加速绿色低碳钢铁流通与采购。四是打造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绿色采购、绿色交易以及绿色融资等各类金融服务。该行动将扎根于通州地区的公共服务项目创新培育,打造基于数字城市的通州区碳基础设施体系,并依托通州区作为京津翼协同发展枢纽的区位优势,在全国形成辐射影响和先进示范。
2022年12月12日,“千亿绿钢”行动暨绿色产品(钢筋)认证启动会在京召开。本次启动会采取线下线上结合的形式举行。会上,中碳基执行总经理李渝对“千亿绿钢”行动进行了整体工作安排和展望。中标院资环分院林翎院长针对评估供应商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标准做了介绍,包括标准框架、架构,指标体系及分级要求等。并分享了钢铁产业绿色低碳工作实施案例。该标准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与中国技术经济学会联合发布。
为更好推动标准的实施应用,配合中铁物质集团的绿色低碳采购,同时启动了绿色低碳钢筋产品的认证工作,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作为认证实施机构。会上张龙强院长指出,信息标准院高度重视绿色低碳标准研究和该认证项目工作,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项目目标,为跨行业合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努力。北京建龙重工抚顺新钢公司王金华副院长表示,将切实做好认证保障工作,并以本次认证为契机,稳步推进抚顺新钢绿色钢铁生产,提高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中铁物资集团王成伟副总经理介绍了绿钢采购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项目能够取得圆满成功,进一步加速中国建筑用钢产品的绿色低碳转型。最后,绿色产品认证检查组汇报了具体的工作安排,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千亿绿钢”行动的正式实施,是钢铁生产的上游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的有机结合,将进一步把供需双方统一到绿色低碳领跑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上来,通过产业链有机融合实现全面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