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道

GB 21341-2022《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解读

2023-04-11 17:58:32  来源:行业报道  行业报道领域原创作者:陈海红 史万利  浏览:18

解读 GB 21341-2022《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标准修订背景

《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1)首次发布于2008年,2017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自该标准发布以来,对铁合金行业节能减排、提质降耗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企业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工艺技术创新、装备水平升级和强化环保及综合利用等措施,产品能耗不断下降。由于铁合金行业产品品种较复杂,2017版标准产品覆盖面较小,需要增加新的产品品种,使标准能够覆盖更多铁合金行业主要品种。同时,2017版标准冶炼电耗、综合能耗指标与铁合金行业实际和发展要求已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修订提升。修订后的GB 21341-2022《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于2022年12月29日发布,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标准主要内容

1.标准适用范围

GB 21341-2022《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规定了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级、技术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适用于铁合金矿热炉生产的硅铁、电炉高碳锰铁(限于采用无熔剂法冶炼工艺生产的高碳锰铁)、锰硅合金、低碳锰硅合金、高碳铬铁、炉料级铬铁和铁合金精炼电炉生产的微碳锰铁、中(低)碳铬铁及铁合金高炉生产的高炉锰铁等9个品种的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考核,以及新建、改扩建项目的能耗控制。

在2017版标准适用范围基础上增加了炉料级铬铁、中(低)碳铬铁、微碳锰铁、低碳锰硅合金等品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根据GB/T 12723-2013《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中关于能耗限额类标准的内容、编制依据和原则、取值原则等要求编制,在计算范围和计算方法所涉及的部分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中依据GB/T 2589-202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为方便GB 21341标准的执行,避免执行过程中对铁合金产品名称等发生因不同理解造成的不便,将GB/T 14981.1《铁合金 术语》增加为规范性引用文件。同时为规范计算合格产品产量,增加了GB/T 2272《硅铁》、GB/T 3795《锰铁》、GB/T 5683《铬铁》、GB/T 4008《锰硅合金》等产品标准作为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与2017版相比,除了修改完善“铁合金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铁合金单位产品冶炼电耗定义”外,还增加“低碳锰硅合金”、“炉料级铬铁”定义。本次修订增加了低碳锰硅合金、炉料级铬铁产品能耗限额指标,也将低碳锰硅合金、炉料级铬铁定义纳入本标准。

4.能耗限额等级

铁合金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指标包括单位产品冶炼电耗、单位产品焦炭消耗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其能耗限额等级见表1和表2.其中1级能耗最低。

表1 铁合金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

表2 铁合金高炉锰铁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

5.技术要求

本标准中现有铁合金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指标包括单位产品冶炼电耗、焦炭消耗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其限定值应不大于表1和表2中的3级能耗指标。根据《节约能源法》的规定,现有铁合金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如果高于限定值,将会被责令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者没有达到治理要求的,则会被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标准中新建或改扩建铁合金生产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指标包括单位产品冶炼电耗、焦炭消耗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其准入值应不大于表1和表2中的2级能耗指标。根据《节约能源法》的规定,能耗准入值是新建及改、扩建铁合金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的准入门槛。标准中能耗限额等级1级要求,是目前国内铁合金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的先进水平,是企业努力的目标,国家鼓励企业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和加强节能管理来努力达到1级要求。

6.计算范围和计算方法

标准在第6章给出了铁合金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冶炼电耗、焦炭消耗的明确的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并给出了铁合金产量的统计方法。标准还给出了能源折算系数的取值原则等内容。

标准实施意义

“十三五”以来,由于铁合金企业生产规模改变、生产工艺调整、电炉大型化、自动化等原因,产品能耗变动较大,同时地区间、企业间差异也很显著。为了适应原料条件变化、工艺和节能技术进步以及环保和综合利用要求日益严格的新趋势,本次修订标准进一步提升能耗要求的同时,强化国家标准的可操作性,有助于进一步引导铁合金行业升级改造,提高铁合金企业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以铁合金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据测算,修订后标准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平均下降5.90%,标准全面实施约可实现年节能220万吨标准煤。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