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是什么?
1. 简介
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管理,提高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的通知》(国发〔2012〕22 号)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联节〔2018〕43 号)等管理要求,对2016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2. 总则
1.本规范条件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2.申报原则:企业自愿申报。
3.管理原则:按照《规范条件》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国家和地方可将列入名单的企业作为相关政策支持的参考依据。
3. 企业画像(什么样的企业申请?)初步判断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营业执照业务范围至少包括梯次利用或再生利用;
3.已建成的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
4.具备土地证或土地租用合同15年及以上;
5.合规性手续齐全(备案、环评、安评、验收、规划、三同时等文件);
6.具备信息化溯源能力;
7.具备废旧动力蓄电池机械化或自动化拆分设备,以及无损化拆分工艺;
8.综合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零部件和材料均应采取相应措施规范处理;
9.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0.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11.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4. 申报流程
每年4-5月工信部将申报通知发送至省级工信主管部门,省级工信主管部门征集,省级主管部门初审推荐,上报至工信部,工信部复核,公告名单。
5. 企业规范条件(具体条件要求)
6. 监督管理
1.公告名单企业要求:
按照《规范条件》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并在每年第一季度前通过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年度报告》;
2.地方监督管理要求:
对列入公告名单的当地企业进行不定期监督管理,将监督检查结果于每年4月30日前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3.已公告企业管理要求:
与《规范条件》相关的情况发生变化时,及时报送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在1年内完成整改升级,并补充必要的证明材料
4.公告撤销处罚
7. 关键字
动力蓄电池与废旧动力蓄电池
综合利用
梯次利用
再生利用
规范条件
8. 相关定义
综合利用:是指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多层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过程,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
梯次利用:是指对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必要的检测、分类、拆分、电池修复或重组为梯次利用电池产品(以下简称梯次产品),使其可应用至其他领域的过程。
再生利用:是指对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拆解、破碎、分选、材料修复或冶炼等处理,进行资源化利用的过程。
元素回收率:是指对废旧动力蓄电池按一定生产程序回收的目标元素重量除以原动力蓄电池中对应元素重量的百分数。
材料回收率:是指对废旧动力蓄电池按一定生产程序回收的材料重量除以原动力蓄电池中对应材料重量的百分数。
综合回收率:是指回收的多种目标元素重量之和除以原动力蓄电池中对应元素重量之和的百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