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会取代律师吗?
我认为:不会。
但它会取代
“不会”的理由很简单。
律师不是能过司考、会写文书就够的。他还需要会见客户、捕捉需求、制定策略、说服法官、庭审辩论……刑辩律师还涉及公检法的沟通。
从这个维度考虑,ChatGPT至少短时间内远达不到“人”的水平。
“会”的理由也显而易见。
媒体网站 Insider 在与专家交谈和进行研究后,整理了一份被人工智能技术取代风险最高的工作类型清单,共10类职业,受篇幅所限,这里仅摘录法律类的部分。
法律类工作:律师助理和法律助理等法律行业工作人员,这类工作处理的信息数据相当结构化,常以语言为导向,因此非常适合生成式人工智能。
请注意关键词:结构化。
它指代的是那些偏routine的工作,比如:类案检索、法条搜索、合同模板、法律文书的撰写等(偏格式化的那种)。甚至通过有效提问,可以为律师争议焦点的选择、调查取证的方法提供思路。
由此节省下的大量时间,可以让律师做含金量更高的工作,比如:商业谈判、案源开拓、诉讼策略的拟定……
或者,干脆好好休息。
这就是为什么说,ChatGPT不会替代律师,但不会运用ChatGPT技术的律师会被同行淘汰的原因所在。
当所有人都在前进的时候,原地踏步就是落后。
所以,面对ChatGPT,至少以下3种认知,可能不是最好的对待方式:
1. 漠然,觉得这个技术跟自己完全无关,纯粹是程序员自嗨的产物
2. 抵触,它就是个工具,有啥大不了的,凭什么跟人比
3. 焦虑,陷入被AI替代的恐惧,觉得自己要失业,惶恐不安
俗话说:问题问对了,答案就在隔壁。
ChatGPT是搜索框,也是对话框,如何提问、怎么提问、问题与问题间的主线如何衔接,直接影响搜索结果。
比如,
表述争议焦点的词语不同,检索它们条件(关键词或者关键词组)也不同。
一个案件有多个争议焦点,一个争议焦点再有多个表述方式。
怎样把它们都检索出来,而不是只检索出一部分?
又如,
一个巧妙的辩论观点、引经据典、犀利应景,法官佩服,客户满意。
知识储备、法律功底都不能瞬间提高,如何借助类案丰富自己的辩论观点?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