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建设促使专利预审机制在中国产生,专利预审机制大大加快了地方特定技术领域专利的授权和确权流程。结合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工作实际,针对专利预审机制的不足,提出以下完善建议。
01、加强宏观顶层统一设计 强化预审工作规范建设
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规范化建设运行的宏观指导,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统一专利申请预审业务规范,促使专利申请预审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专利申请预审业务规范化建设有助于统一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业务标准、有利于创新主体把握备案、案件提交的尺度。
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建立统一的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业务平台,方便申请人进行专利申请预审案件提交,便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统一管理和筛选数据。同时,对各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放国家知识产权局各类审查业务检索系统和生物基因序列等价格昂贵的专利数据库,有效提升预审人员审查效率。
02、开展技术知识更新培训 提高人员专业技术能力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仅靠专利预审人员现有的知识储备无法持续满足专利申请预审的业务要求。针对专利预审人员不了解的专利申请预审案件的问题,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一开展预审人员能力提升培训,针对不同的预审领域制定对应的专业培训计划,重点培训在各领域预审过程中会普遍用到的专业技术词汇、常用原理、检索技巧 、最新审查政策等内容,提升预审人员专业水平,提高预审人员知识迭代速度。
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可以定期邀请相关专家讲授相应技术领域的最新技术知识,保证预审人员技术领域知识的及时更新。同时,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还可以挑选典型及亮点预审案例开展研讨。有条件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可以把已经建立的专利侵权判定咨询专家库开放给专利预审人员,以便快速地理解专利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及时出具准确的预审意见。
03、加强业务指导
引导高质量申请
针对专利申请预审通过率及发明专利授权率不高的问题,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需要加强对备案主体和专利代理机构的业务指导,通过开展培训等方式提高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水平。同时,专利预审人员在平时专利申请案件预审过程中可以多种方式与申请人进行沟通,帮助申请人提高专利申请文件质量。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可以定期公布备案主体和专利代理机构的专利申请预审通过率及授权率,鼓励和刺激其对拟提交的专利申请进行形式自检和初步检索,从源头上促进专利申请预审通过率及授权率的提高。
04、加快推进专利确权请求预审和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预审
目前专利确权请求预审和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预审业务进展较为缓慢,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及相关业务部门尽快制定好专利复审、无效宣告请求预审和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预审的详细业务操作规程,加快推进人员培训工作,以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专利确权请求预审及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预审业务尽快开展,让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审理庭资源和本地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满足地方企事业单位专利快速确权的需求。
依托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的专利预审机制是对专利审查制度的创造性发展,将大大促进高价值专利的创造、申请、审查和运用,是落实国家“高水平创造、高质量申请、高效率审查、高效益运用”专利质量提升目标的有效手段。随着专利预审机制的不断完善,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将成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和产业协同创新导航者。
以上内容选自《中国科技产业》2021年第12期 第38-42页:《我国专利预审机制的现状与思考》,单位: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者:刘连政 程秀才 傅启国 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