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节能宣传周是传播节能理念、提高节能意识、推动全民节能的重要宣传平台。今年7月10日至16日是我国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降碳,你我同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部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7月10日上午,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广州市举办。
前言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支撑了“标准新升级—节能标准标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成效”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我院资环分院林翎院长在启动仪式上以“节能标准标识成效”为题作了汇报,系统梳理了我国节能标准标识发展历程,展示了节能标准标识在节能技术研发应用、产品能效提升、行业转型发展、国家节能降碳等方面的显著成效。
完善体系 · 加快修订 · 强化实施
节能标准标识是国家节能制度的重要基础,节能标准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形成以能耗能效标准为核心、以节能计量、监测、审计、优化、评估、管理等标准为配套支撑的完整体系框架。累计发布364项节能国家标准,包括强制性能耗标准108项、能效标准66项,以及推荐性标准190项。
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广泛涉及100多个行业,年节能2亿吨标准煤。强制性能效标准涉及家用电器、商用设备、办公设备,照明器具、工业设备五个领域,基本覆盖工业和建筑领域主要用能对象。
约束引领 · 支撑政策 · 发挥效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发布的双碳政策、“十四五”规划和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等政策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应用实施和监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标准作为核心技术依据,还有效支撑了节能监察、能评、落后产能淘汰、政府采购、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等措施的落地实施。
完善制度 · 加强监管 · 国际领先
能效标识制度是保障标准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截至目前已发布十五批产品目录,覆盖41类产品,涉及2.6万家企业、314万个产品型号。
2016年我国率先在能效标识上采用二维码,极大丰富产品信息,得到欧盟等借鉴。二维码承载提供绿色性能、节电降碳信息、市场监管结果以及产品说明书等信息,更好引导绿色消费升级。中国节能标准的水平和节能减碳成效也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能源署(IEA)等国际机构的认可。
据初步测算,能效标准标识已累计带来33000亿度节电效果,达到年均1800亿度节电量,相当于2个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
监督管理是保证标准标识真正执行的重要手段,能效已纳入国家和地方质量监督抽查,每年覆盖15-20类产品,进一步提升能效标准标识符合性。
展望未来 · 绿色转型
下一步,各有关方面还将进一步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完善节能低碳标准体系建设,强化节能国际标准合作,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为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