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5323-2023《有色重金属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国家标准解读
标准修订背景
节能降碳一直以来都是有色金属行业的重点工作。此前,在重金属领域,已陆续发布了GB 21248-2014《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49-2014《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0-2014《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1-2014《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8-2014《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9-2014《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和GB 25323-2010《再生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7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YS/T 1412-2020《钴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1项推荐性行业标准。
随着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新工艺、新装备的广泛应用,企业生产的能源消耗水平也在不断改进。为使能耗限额标准更好反映现阶段企业生产技术进步情况,根据国标委《关于印发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的通知》(国标委综合函[2017]4号)的文件要求,将以上8项重金属领域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进行整合修订。为确保标准的适用性,本次修订增加了铋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部分。整合修订后的标准GB 25323-2023《有色重金属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于2023年5月23日发布,将于2024年6月1日正式实施。
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铜、锌、铅、再生铅、镍、锡、锑、钴、铋等9种重金属冶炼产品的单位产品综合能源消耗限额等级、技术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适用于铜、锌、铅、再生铅、镍、锡、锑、钴、铋单位产品生产能耗的计算、考核,以及对新建项目的能耗控制。
本次修订将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先进值、准入值及限定值分别更改为1级、2级及3级。在本次修订过程中,进一步体现了有色重金属领域对原料及二次资源能用尽用的趋势,如在锌冶炼及锑冶炼中增加了锌二次资源冶炼能耗及低品位锑矿冶炼能耗等指标,使标准在后续实施过程中更符合行业现状,并可进一步促进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本次修订后具体能耗指标要求如下:
其中,1级为企业能耗先进水平,是国内设备水平、管理水平和综合能力比较突出的水平,也是各企业努力的目标,国家鼓励企业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和加强节能管理来努力达到1级要求。2级为能耗准入值,为新建和改扩建企业能耗准入要求。3级为能耗限定值,根据《节约能源法》的规定,现有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不得高于限定值,否则,将会被责令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者没有达到治理要求的,则会被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
为了更好更准确地对企业生产的能耗进行计算,在标准的修订过程中,明确区分了9种重金属在冶炼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并确定了不同系统的统计边界及该系统所对应的生产车间、装备、工艺等内容。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考核原则以及能源及耗能工质等的折算方法。由此,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开展能耗统计,明确计算范围,也便于监管部门及相关核查机构明确能耗边界,更为客观地评估企业能效水平。
结合上版标准在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专家修改意见,在附录中增加了一些指标的解释,围绕能耗等级涉及到的指标展开计算,删除了与此无关的各个工序的计算公式,标准正文大幅缩减,使得文件整体简洁明了,极大提升了标准的可阅读性。
标准实施意义
本次标准修订进一步提升有色重金属冶炼产品能耗限额指标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将有效推动行业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本次修订也将指导国内重金属冶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装备,积极采用高效节能技术,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据测算,本项标准的有效实施,有望在铜、锌、铅、再生铅、镍、锡、锑、钴等行业实现的总计265万吨标准煤的年节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