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第十四届全国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对《公司法》的第二次修订,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之前的《公司法》由于认缴登记制对认缴数额、缴资期限等没有限制,导致认缴登记制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盲目认缴、天价认缴、期限过长等突出问题,不利于有效保护交易安全、引导真实投资、反映公司资本客观情况、建设诚信市场环境等。特别是各种皮包公司、过亿认缴公司的出现,扰乱了市场经济,损害了债权人利益,引起社会的不满。
因此,本次修订《公司法》47条主要针对的就是对认缴数额在5年内实缴的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全体股东对认缴出资额在5年内进行缴足。
新公司新办法、老公司老办法但是逐渐调整
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五年内出资到位
新《公司法》从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保障交易安全的角度,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认缴登记制,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由股东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五年内缴足;对新《公司法》施行前已登记设立的公司,出资期限超过新《公司法》规定期限的,除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应当逐步调整至新《公司法》规定的期限以内;对于出资期限、出资数额明显异常的,公司登记机关可以依法要求其及时调整。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二、明确公司的注册资本信息公示义务
新《公司法》进一步加强了公司的信息公示义务,明确规定公司应当通过统一的企业信息公示系统公示有限责任公司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和出资期限。对未按规定公示实缴出资相关信息或者隐藏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市场监管部门应当责令改正,并对公司、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管理人员处以罚款。实缴出资信息作为公司强制公示事项,加大违反公示法律责任的行政处罚力度,有利于强化社会监督、约束企业依法履行出资义务。
三、强化注册资本登记的监督管理
新《公司法》在设置最长五年认缴期限的同时,配套规定了催缴出资、股东失权以及出资加速到期等制度。对未按期缴纳出资的,市场监管部门对相关股东处以虚假出资金额5%以上15%以下罚款,对主管人员或者直接管理人员处以1万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上述规定,突出了股东是公司出资的第一责任人,将有效引导新设公司合理确定注册资本数额及出资期限。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公司或者已到期债权的债权人有权要求已认缴出资但未届缴资期限的股东提前缴纳出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董事会应当对股东的出资情况进行核查,发现股东未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的,应当由公司向该股东发出书面催缴书,催缴出资。未及时履行前款规定的义务,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负有责任的董事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知识产权、股权、债权可以作价出资
真是要实缴了,没钱,怎么办?
新公司法明确表示可以用知识产权、股权、债权可以作价出资。
尤其是可以用专利、商标、著作权、软著等知识产权估价并作价出资。
其流程包括以下五步:
第一步,配置知识产权,过程可以参考《创新魔方》来获得知识产权;
第二步,找有评估资质的公司获得资产评估报告;
第三步,出具验资报告;
第四步,工商审计备案;
第五步,完成股东实缴。
真个过程是需要技巧的,需要和自己公司的主营业务密切相关,否则这种纯粹为了注资或增资的转让行为会被认定为非正常就麻烦了,整个过程可以找笔者来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