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企业数量不断递增,但成功认定的企业却有所下降,2023年的通过率创历史新低。这一趋势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专精特新资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认定难度也随之加大。对于各项指标的审查和评分标准更加严苛。未来,随着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认定管理体系不断成熟,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申报难度很有可能再上高度。
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评审指标
认定企业准备好材料,交由市工信局进行初核,并推荐至工信部参与终审,初核指标指标类别:
1、必备指标4项,缺一不可
(1)注册满3年以上,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且上年度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获得当地省、市专精特新称号的企业优先推荐,参评企业需未获得过工信部公布的制造业单项冠军。
(2)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70%以上。
(3)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3年及以上,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于全省前3位。
(4)企业三年内未发生过安全、质量、环境污染事故等违法记录。
2、可选指标10项,至少6项符合
(1)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或净利润平均增长率10%以上。
(2)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
(3)拥有与主要产品相关的有效发明专利(含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2项或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5项及以上。
(4)近2年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3%。
(5)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5%。
(6)企业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特色称号。
(7)取得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8)产品生产执行国际、国内、行业标准等,或产品通过发达国家和地区认证。
(9)拥有自主品牌。
(10)至少1项核心业务采用信息系统支撑。
二、关键点
1、评审关键点
(1)进行小巨人申报文件的形式审查(申报条件是否符合标准);
(2)市场占有率的真实性审查(国家级行业商协会盖章);
(3)协同知识产权局进行申报企业的高质量发明专利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转让发明超过一年以上、是否失效)的审查;
(4)信用审查(行政处罚、被执行人)一票否决;
2、注意事项
(1)行业传统,产品低端,容易在专家环节一票否决!
(2)研发投入占比4%以上会更具优势(强创新促发展奖励);
(3)成长性和负债率很重要(负债率佐证材料是经过审计的资产负债表,计算方式是: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4)是否在产业链关键领域实现“补短板”“填空白”证明材料深度(对企业“是否在细分领域实现关键技术首创”等情况进行描述说明)
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画像
1、发明专利4项以上;
2、研发占比4%以上;(提前做好研发费用辅助账)
3、市场占有率证明;(由第三方机构出具的体现企业主导产品在所属细分领域市场地位的证明材料或者证券公司对外发布的报告,应能说明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排名及行业地位等信息,格式不限)
4、产业上下游关键环节;(大型国央企/上市公司合同或者大型外资企业合同)
5、营收1亿以上,负债率小于70%;
6、营收成长性比较好,大于15%;
7、获得国家、省级、市级荣誉资质以及政策支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灯塔工厂、企业技术中心、单项冠军、数字化车间、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
8、非传统加工制造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