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概述
近几年,在国家层面以及地方层面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深耕拓展的形势下,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包含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几个部分,产业链的上下游生态也得到稳步推进,逐步形成政府与政策引导、产业融合、创新成果产出与落地的发展新格局。
二、专利申请节点
专利申请主体作为专利产出的源头,其申请专利的角色定位应逐步向申请高价值、高质量专利上转移,而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则是创造高价值专利的必要条件。相比较于其他产业领域,如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改进或升级周期较长等特点,新一代信息技术如涉及面广、技术更新与升级节奏快等特点,也对该领域的专利申请主体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的提升,强化了专利申请主体的技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专利申请主体来说,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创新意识,加强创新管理。二是逐步建立专业的知识产权相关部门以及人才队伍,稳步构建与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三是撰写清晰、准确的技术交底书。四是形成高质量、符合规范的专利申请文件。
三、专利审查节点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即涉及面广、技术更新与升级节奏快等特点,在专利审查节点,专利审查机构人员的专业能力成为高价值专利培育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考量环节,这里提到的专利审查机构不仅仅是承担主要审查工作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等常规机构,而且还包括获批建设的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各地获批建设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均是基于本地重点产业、优势产业领域等因素考量的,并且在形式上,专利审查的部分工作前置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常规审查机构+地区重点优势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模式已经成为加快专利快速审查、过滤与培育高价值、高质量专利的一种演进方式,因而对审查机构人员的专业能力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的审查能力、丰富的审查资源以及差异化的本地重点优势产业资源的结合,有助于促进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工作稳步推进。
四、节点端协同
高价值专利的培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专利申请主体、政府相关部门、专利审查机构、专利代理机构等多端节点的协同。在高价值专利培育过程中,专利代理机构或者专利申请主体自身设立的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在高价值专利培育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节点,贯穿于整个专利产出的过程,既要面向专利申请端,又要面向专利审查端以及后续权益保护与战略布局等,其业务、技术、检索分析、风险防范以及布局分析等综合能力均对高价值专利的培育产生影响。
另外,产业的发展既需要有高水平的技术保证,也需要有充足的专业人才资源与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南京市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明显,南京市的高校与科研院所等机构众多,作为专利申请主体的一部分,以高校为代表的研发机构群体是一支重要的创新队伍,其专利申请量逐年上升,然而目前面临的也是后续需进一步分析的工作就是产学研合作的深化工作。具体到新一代信息技术细分部分,不同高校在不同方向存在优势。如,从南京市高校在物联网相关技术方面的专利产出角度来看,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专利申请量较多,在物联网、传输与组网等技术方向上有一定的先行优势;在5G相关技术方面,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的专利申请量较多。目前,在专利申请主体范畴,南京市的企业之间、企业与以高校为代表的研发机构群体之间的创新合作不够紧密,充分利用上述合作资源,促进企业资源与研发机构资源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创新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与转化。
对于专利申请主体、政府相关部门、专利审查机构、专利代理机构等多端节点来说,做好与以高校为代表的研发机构群体之间的协同工作,尤其是在成果创造、运用与转化等方面,会为高价值专利的培育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当然,合作研发只是其中的一种研发形式,自主研发、委托研发也同样存在于常规的创新成果研发过程中,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研发开始前,检索并分析相关领域的文献与授权资料,掌握现有的行业发展趋势、现有技术发展情况、行业对手专利情况等;二是加强研发成果申请专利的质量管控,对可专利化以及保护范围进行挖掘。
高价值专利的培育,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是推动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赢得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多方协同必将为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夯实各个关键节点联接,进一步激发产业创新潜能与潜力,充分发挥已有的产业资源优势与科技人才优势,促进产业价值的提升,形成蓬勃发展的新格局。
以上内容选自《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年第12期 第7-9页:《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价值专利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