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

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人员培训体系(二)

2024-03-26 22:18:09  来源: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知识产权领域原创作者:傅启国 程秀才 锁福涛  浏览:1

01、加强实务培训,强化实效性

为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人员的实务能力,增强人员培训工作的协同培养效果,各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可与国家知识产权局或相关协同保护单位沟通,邀请审查员、法官、检察官、专利信息分析专家等前往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挂职,结合工作实际给各类岗位人员提供具体指导。

为使预审服务人员尽快胜任专利预审服务岗位工作,各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可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干部实践锻炼计划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遴选系统内相关技术领域的资深审查员派驻至单位挂职,采用审查员导师带教的方式对预审服务人员进行辅导,通过能够覆盖大部分审查要点的实际预审案件的教学示范,给专利预审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审查员导师带教一般情况下可安排6-8个包括专利申请预审、专利复审及无效宣告请求预审、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预审在内各种类型案件,针对专利预审人员在案件预审实际中遇到的困难,由审查员导师和专利预审人员共同研究审查思路、检索方案、通知书撰写、结案处理等,有效促进专利预审人员预审能力的提升。

为使快速维权人员尽快胜任快速维权岗位工作,各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可邀请地方知识产权局或地方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派驻至单位挂职,结合相关典型案件对快速维权人员进行指导。具体来说,快速维权人员可在行政执法人员的指导下,撰写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意见书,模拟制作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案件的行政裁决书,也可在法官、检察官、律师的指导下,参与相关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案件的讨论,模拟制作案件的起诉状、起诉书、公诉词和判决书等,通过能够覆盖绝大多数类型知识产权案件的实际处理,迅速提高快速维权人员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实践能力。

为使综合运用人员尽快胜任综合运用岗位工作,各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可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干部实践锻炼计划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遴选系统内专利、商标等信息分析领域的专家派驻至单位挂职,由专家带领综合运用人员开展产业专利导航、专利分析预警等综合运用工作。综合运用的实务培训可与各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优先选择2-3个有代表性的产业开展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项目来进行。

02、统筹培训规划,增强系统性

2019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提交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的建议,明确指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工作专业性强,而地方知识产权人才能力存在不足,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专业人才培训机制,落实阶梯式人才培养计划。

阶梯式培训要从培训阶段和人员层次两方面来综合考虑,具体来说,培训阶段可分为基础培训阶段,专业培训阶段和提高培训阶段,培训的人员层级可分为基层人员培训,中层管理及骨干人员培训和高层管理人员培训。

基础培训阶段,一般在入职后及时安排,主要为了使参训对象了解国家和地方知识产权政策,熟悉和掌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有关组织机构和相关规章制度等,培训内容为政策制度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管理学基础知识等基础课程,参训对象为基层人员和综合管理部中层管理及骨干人员。

专业培训阶段,一般在人员正式上岗前安排,主要为了使各类岗位人员具备相应岗位的业务工作能力。参训对象为预审服务、快速维权、综合运用3大业务部门的基层人员和中层管理及骨干人员。

提高培训阶段,一般可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运行满一年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主要为了全面提升高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做好中高层人才储备。培训内容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外语能力提升等课程,参训对象为高层管理人员和部分中层管理及骨干人员。

以上内容选自《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年第8期 第138-141+150页:《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人员培训体系构建研究》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