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资讯

证监会成绩“亮眼”:2024年IPO过会后取消上市数量,1年超过了过去5年总和

2025-01-22 15:53:14  来源:创新魔方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0

如果说把IPO看作一场公务员录取考试,那么上会审核通过的企业无疑是笔试取得高分的学生,而过会后未通过无疑是政审不合格、面试成绩不佳的考生。 现在A股市场的情况就是这样,即便是你过会了,即便是你即将发行,即便是明天就要敲钟了,没有挂牌永远存在不确定性。 一、2019年以来,IPO过会后撤回与否决的比例近四成‌ 全面注册制施行以来,A股上市审核流程包括以下五个流程:

1申请受理:企业向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材料。

2审核问询:交易所对申请材料进行问询,企业需回复问询并补充材料。

3IPO过会: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企业过会。

4提交注册:企业提交注册申请,等待注册生效。

5终止审核:如果企业或保荐人撤回申请材料,审核终止。

我们知道,企业在IPO过会后,仍然有可能取消注册上市。 具体来说,企业在IPO过会后,如果主动撤回申请材料或保荐人建议撤回,上市审核会被终止,企业也可能因为不符合上市条件而被否决上市。 试点注册制5年来审结的1000多家企业中,撤回与否决的比例近四成。 具体原因包括: 1、主动撤回材料。企业或保荐人可能因为市场环境变化、财务状况不佳或其他战略考虑而主动撤回申请材料‌。

2、确实不符合上市条件。监管机构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企业存在不符合上市条件的情况,可能会否决其上市申请。

二、IPO过会后取消上市数量,2024年1年赶上了过去5年数量总和 2024年全年,A股IPO终止企业共计437家。其中,367家在上会前撤回,1家在上市委会议被否决,60家在过会后终止,9家在提交注册后终止。从拟上板块来看,沪主板终止78家,科创板终止75家,深主板终止54家,创业板终止152家,北交所终止78家。 吴村长上来后,2024年IPO否决、过会后终止、终止注册的企业达到了70家之多。而这个数量赶上了2019-2023年五年过会终止注册的企业总数量(63家)。 1、2024年IPO否决、过会后终止、终止注册的70家企业,具体如下表:

图片来源:WIND,梧桐树下 2、注册制后2019-2023年沪深交易所终止的63家IPO企业,具体如下表:

图片来源:WIND,梧桐树下

三、原因分析 2024年IPO否决、过会后终止、终止注册的企业数量确实较多,主要原因如下: 一、监管政策趋严

新“国九条”实施的直接影响:新政策提出要“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包括完善发行上市制度、提高主板和创业板上市标准、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导致IPO审核通过率整体下降。

甚至有券商说目前上市是“邀约制”,严格的承程度已经超过了全面注册制之前的“核准制”。

对分拆上市的严格监管:在分拆上市领域,也迎来了更为严格的监管环境,多家公司在推进分拆子公司上市的进程中遇到了挑战。

二、市场竞争加剧

注册制实施:随着注册制的逐步落地实施,IPO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优质企业资源相对稀缺,审核机构对IPO项目的质量要求提升。

行业产能过剩:部分行业如光伏产业、储能行业由于产能过剩导致产业链价格全线下滑,企业持续降价并形成大面积亏损。这种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一些企业不得不选择终止IPO。

三、企业自身问题

业绩下滑问题:部分企业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导致业绩下滑,不符合上市的财务标准。例如,米格新材因受光伏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导致主营产品价格下降、毛利率下滑,最终选择终止IPO。

信息披露问题:一些企业在IPO过程中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准确等问题,导致上市申请被否决或终止注册。

创业板定位问题:对于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交易所会重点关注其创业板定位、创新性及成长性。由于对创业板的创新性要求越来越高,部分企业因不符合创业板定位而被迫终止IPO。

四、中介机构责任

保荐机构责任:部分保荐机构在IPO项目中未能充分履行尽职调查责任,导致项目存在质量问题。例如,国金证券在2024年的IPO保荐项目撤回率最高,达到67.50%。

会计师事务所责任: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IPO审计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导致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瑕疵或错误。

五、市场环境变化

投资者审慎态度增强:市场投资者对IPO项目的审慎态度增强,对项目的盈利能力、成长性及行业前景等方面要求更为严格。这促使相关机构在审核过程中更加审慎,导致一些项目被否决或终止。

港股及海外市场吸引:由于上市审核的趋严格,部分主动终止IPO的企业选择转战港股或海外市场上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A股市场IPO终止的数量。

最近,某金融媒体给证监会打出了2024年的成绩单:88.98分的高分! 值得一提的是,该媒体同时给金融行业的金融监管总局打出了98.98分、给中国人民银行打出了99.98分的高分,相比之下,证监会的分数就不算高了。

对于大A股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