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此次危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债务危机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危机;第三个阶段即信用危机。投资者对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恐慌。
知识点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演变
(1)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由单一全能型体制转向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2)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特点:我国采用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独立于中国人民银行的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组成的分业监管体制)。
在新的监管体制中,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维护金融稳定。
一是作为最后贷款人在必要时救助高风险金融机构
二是共享监管信息,采取各种措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是由国务院建立监管协调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监管方面拥有监督检查权,包括直接检查监督权、建议检查权和在特定情况下的全面检查监督权
(3)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主要职责: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和保险业,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银行业和保险业合法、稳健运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知识点
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1)巴塞尔协议产生的背景与发展
巴塞尔协议产生的直接原因:国际性银行倒闭事件和国际贷款违约事件使得监管当局全面审视拥有广泛国际业务的银行监管问题。
主要原因:随着金融国际化,必须要在金融监管上进行国际协调。
1975年2月,由国际清算银行发起,西方十国集团以及瑞士和卢森堡等12国中央银行成立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巴塞尔协议中,影响最大的是统一资本监管的1988年巴塞尔报告、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和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
(2)1988年巴塞尔报告
1988年巴塞尔报告——《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报告》,其主要内容是确认了监督银行资本的可行的统一标准。
①资本组成: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②风险资产权重:就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相对风险大小,赋予他们不同的权重,即0%、10%、20%、50%和100%。权重越大,表明该资产的风险越大。
③资本标准:到1992年底,所有签约国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
④过渡期安排。1987年年底~1992年年底。
(3)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 最低资本要求
- 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
- 市场约束
(4)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
巴塞尔协议Ⅲ体现了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的监管新思维,按照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并重、资本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并行,长期影响与短期效应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确立了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新标杆。
(5)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
为提高资本监管水平,我国已对过去的资本规定进行了修改,将新协议第二和第三支柱的内容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