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方针,环境方针应:
a)适合于组织的宗旨和所处的环境,包括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b)为制定环境目标提供框架;
c)包括保护环境的承诺,其中包含污染预防及其他与组织所处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
注:保护环境的其他特定承诺可包括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d)包括履行其合规义务的承诺;
e)包括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提升环境绩效的承诺。环境方针应:
--以文件化信息的形式予以保持;
--在组织内得到沟通;
--可为相关方获取。
【理解要点】
1.环境方针规定了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组织与环境有关的战略方向。环境方针应当为建立环境目标提供框架,应当设立组织所要求的环境职责和绩效水平,并以此判定后续措施。环境方针建立了组织行动的原则。
2.环境方针对组织而言应当是特定的,并且应当适合组织的宗旨和组织运行所处的环境, 包括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性质和规模。环境方针应当包括组织履行合规义务的承诺,以及保护环境、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承诺。实用指导7和8提供了与环境方针承诺相关的补充信息。
3.在制定环境方针时,组织应当考虑:
①组织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和信仰;
②指导原则;
③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以及与相关方的交流;
④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内部和外部问题,包括特定的当地或区域的状况;
⑤与组织其他领域的方针相协调(例如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
⑥外部环境状况(包括事件)对组织活动产生的实际的和谐在的影啊 。
4.建立环境方针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职责。环境方针应当作为文件化信息予以保持,并且与组织的其他方针文件保持一致, 也可包含在其他方针中,或与其他方针相关联。例如与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以及社会责任相关的方针。最高管理者负责实施环境方针井为环境方针的建立和修改提供输人信息。环境方针应当与组织控制下工作的所有人员沟通,并且可为相 关方 所获取。组织可以使定使环境方针以不受限的方式被获取,例如公布在网站上:或在适当时,在获得相关方的身份、需求和期望的信息,或基于相关方的请求,使得环境方针可被获取。
5.保护环境和污染预防
组织越来越关注其运行所处的环境,例如资源的可获得性、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与组织有关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作用和影响。因此,组织通过承诺保护环境,包括污染预防,为其业务相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①保护环境
组织保护环境的承诺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及其地理位置相关。它可以在组织范围内实现,或通过供应链管理、产品使用或处置等环节实现。适当时,一些组织由于其活动的性质、规模和其产生的环境影响不同,应当作出特定的保护环境的承诺。例如,如果其活动与砍伐森林有关,则应当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或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承诺。
保护环境的实用措施可包括:
--提高自然资源(例如:水和化石燃料)的利用效率,例如:减少使用生产相关的自然资源,或进行再利用或循环利用等。
--通过直接保护现场,或间接的通过采购决定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栖息地和生态系统,例如:购买经验证的、可持续来源材料。
--通过避免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采用碳中和策略降低对气候变化的净贡献值,来减缓气候变化。
--通过避免、替代或减少等措施,改善水和空气质量。
②污染预防
污染预防可以包含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设计和开发、制造、配送、使用和寿命结束后处理。这种策略不仅可帮助组织保护资源和减少废物和排放,还能降低成本和提供更有意争力 的产品和服务。将环境因素融人 到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指南可参见标准CB/T 2002和1S014006。
源消减往往是最有效的实践,因为它能避免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同时能节约资源。但是,在一些情况下,通过源消减来预防污来 是不实际的。组织可以考虑利用如下分层级的方式实现污染预防,并优先选择从源头进行污染预防:
--源消减或消除(包括环境意识设计和开发、材料替代、源和材料资源的节约):
--在过程或设备中材料的再利用或再循环;
--材料的场外再利用或再循环;
--回收和处理 (在场内外从废物流中回收,环境影响); 以及在场内外对排放物和废弃物的处理以减少其一控制机制, 例如,在许可的情况下的焚烧或受控处置,然面 ,组织应当在易虑(其他选项后才采取这些方法。
6.环境方针和可持续性
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以及政府、专业协会和公众团体,已经制定了指导原则,旨在支持环境的可持续性。这些指导原则帮助组织确定他们对作为“三大支柱”之一的环境的可持续性承诺的总体范围,并提供了一套普适价值观。 指导原则可以帮助组织制定其环境方针,且该方针应当是独有的。
环境方针可以包括其他承诺,例如:
--可持续发展和相关的指导原则(例如联合国21世纪议程/全球契约、赤道原则);
--通过应用整合的环境管理过程和策划,将新的开发中的重大负面环境影响最小化;
--产品设计时必须考虑环境因素和可持续发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