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六西格玛:一种流程的衡量方法

2022-05-05 16:12:25  来源:企业管理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16

六西格玛的发展史 
6σ起源于摩托罗拉公司
1. 执行总裁拍案而起
对6σ的寻求要追溯到1979年的摩托罗拉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曾经以为美国航天事业特别是阿波罗号登月作出杰出贡献而自豪。但是,摩托罗拉发现,它的产品需经过多次返修才能合格,这样一来造成了成本的极大提高。在一次管理会议上,执行总裁Art Sundry拍案而起:“摩托罗拉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的产品质量低劣!”Sundry的宣言导致了一个惊人发现:在制造任何产品时,高质量和低成本之间存在至关重要的联系。
2. 成立专门研究小组
当时,摩托罗拉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来研究提高流程能力的方法,以达到既降低成本,又能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小组领导者是麦克,他和同事们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明了6σ的方法。6σ方法能卓有成效地提高流程效率并能够避免一些错误。后来麦克自己创办了美国的6σ大学,专门为其它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3. 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
随着摩托罗拉公司残次品的减少和制造时间的节省,公司也开始从6σ的概念中获取了巨大的财务回报。公司用低廉的成本换来高质量的产品和更高的客户满意度。到1993年,摩托罗拉公司的大部分制造领域几乎都达到了6σ水平。短时间内,6σ开始像燎原烈火一样地迅速蔓延到其它行业,甚至超出了制造业的范围。
6σ在通用电气公司成功地运用
1. 通用电气公司为什么推行6σ
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杰克·韦尔奇对公司当时的质量改进项目并不感兴趣。他认为,质量改进项目与企业的经营目标没有太大联系,对利润、成本也没有影响,“只是一个虚假的帽子而已”。
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实行6σ跟拉瑞·鲍斯迪有很大关系。两人私交很好,鲍斯迪在向韦尔奇建议时称,6σ已经不是以前的质量改进项目了,它能够很好地与公司目标挂钩,而且在公司业绩方面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1995年,杰克·韦尔奇把鲍斯迪请到了通用电气公司高层会议上做演讲,开始在通用电气公司实施6σ战略。
2. 6σ在通用电气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
通用电气公司开始实施6σ战略后,全面进行质量改进。到2000年,通过5年的实践,通用电气公司在6σ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公认为目前6σ战略实施最为成功的公司,通用电气公司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根据通用电气公司1998年年报财务部分显示:
◆运营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增长11%。
◆盈利增长了13%,达到93亿美元。
◆每股收益增长14%,达到2.80美元。
◆运营资本回报率从1997年创纪录的7.4美元直线增长到9.2美元。
3. 6σ质量体系的发展完善
6σ自诞生之日起,经过13年的摸索和完善,在以前TQC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创新的管理方法。它既能大大地改进质量,同时又能突出地改进公司的业绩,从而将质量和业绩联系在一起。
随着6σ运营战略在通用电气公司得到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开始实施6σ战略,这些公司包括西门子、柯达等。现在,6σ实施已经迅速地发展到了服务业,例如花旗银行和亚马逊公司等都在争先恐后地实施6σ。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6σ质量体系现在已经形成一套非常完整、科学的体系。
【案例】
摩托罗拉公司在1998年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众所瞩目的Malcom Baldrige国家质量奖设立了,摩托罗拉成为了获得该奖的第一家大公司。这个奖的设立应部分地归功于摩托罗拉的前任总裁Robert Galvin。他在1981年向全公司发出了挑战宣言,要在5年内使公司的业绩提高10倍。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摩托罗拉的员工们最后果真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并赢得了大奖。但此后5年内,摩托罗拉公司不得参与该奖项的竞争。结果,虽然获得了大奖,员工们却失去了继续提高业绩的动力。
摩托罗拉公司电子事业部(GEG)的高级工程师Mikel Harry创建了一套详细的指导方针。利用它(GEG)能很有成效地改善产品设计,降低生产时间和成本,这套方针描绘出了通向6σ的道路。Harry对6σ的正确性深信不疑,所以他和GEG的一群工程师齐心协力,共同验证了它的潜力。
一篇题为《在摩托罗拉内部推进6σ的战略观》的报告使他的工作登峰造极,这份报告在公司内迅速传播,最后送到Robert的面前。在摩托罗拉内部实行6σ最终促使公司从根本上扫清了质量障碍。
什么是σ  
1. σ的定义
对于平均和稳定,必须有一个特定的数学值来量化其稳定与否。σ就是用来量化稳定和不稳定程度的特定数学值,它本身原是统计学中误差分析的一个概念。在这里,被借用来标示质量的水平了。
σ代表的是标准偏差,σ值越小则其标示的质量水平也越稳定;反之,σ值越大,它所标示的质量水平就越不稳定。公司需要流程稳定,就应竭尽最大限度地努力把σ值变小。从统计学来说,σ值是流程的一种衡量方法,σ值的具体计算会在今后绿带和黑带课程里讲解。
每一个结果都是由一个流程所产生的。流程在不停地重复运作,但是流程的输出都会有些微小的差异,这些差异就叫波动。控制这些输出的差异,使之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波动也叫离散的程度。作为差异分散和集中的程度,波动是衡量流程好坏的一种标准尺度。过去都使用平均值来衡量流程的好坏,现在在此基础上加上σ来衡量离散和集中的程度。这样就能更较理想和全面评价流程。
【案例】
在一家普通的铅笔生产企业中,每天生产几万支铅笔。其中有一个重要参数就是铅笔的直径,生产线连续运作过程中,每支铅笔的直径是不太可能完全一样的。如果规定的标准要求是两厘米,那么通过生产线生产出来的铅笔直径可能有1.98厘米、2.01厘米或者2厘米等几种不同数值的结果。材料经过同一个流程,输出的结果会有微小的差异。这原本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果铅笔直径波动在公差范围内,那么这些铅笔就是合格的,否则就是次品。对铅笔直径的控制,不是看所有产品的平均值,而是看误差的范围究竟有多大。
2. 现实中的σ值
现实中的σ值也是很常见的。例如医生开处方的流程,根据美国的数据,它的σ水平一般是达不到3σ,也就是说可能会出现很多的错误,包括日期错误、药配错误等,在中国,这方面的数据不详。
在航空公司处理旅客行李的流程中,行李来得晚、损坏和丢失都属于错误,其σ水平略高于3σ。航空公司的安全记录要求比较特殊,在7σ左右。只要注意观察,现实生活中的σ值随处可见。
什么是6σ
1. 6σ的含义
6σ的狭义定义是100万机会中有3.4个缺陷或99.99966%的完善。6σ作为一种商业流程,以最少的损耗和资源的投入、不断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为目标,通过设计和监控日常商业的各种活动,使得公司极大地提高其净收益。
6σ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将科学的统计方法应用到模糊的质量管理中。6σ能有效地指导企业在做任何事情上都尽量地少犯错误,即小到填写订单,大到制造飞机引擎,在质量问题刚刚显示出征兆时就能及时地提醒人们去立即予以消灭。6σ提供明确的方法进行流程创新,从根本上防止了缺陷和错误的发生。
不同σ水平的公司的产品合格率对应表详见表4-1。如果一家公司可以做到5.5σ,100万次只出低于200个错误,而另一家公司的产品合格率是93%,100万次要出现6万多个错误,竞争力显然不在同一个等级水平上。所以,6σ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明显的核心指标。
2. 6σ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区别
当前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和6σ思想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自所关注的中心不同。全面质量管理(TQM)计划聚焦于与流程无关的个别环节。这样的后果是很多质量管理计划,不管他们制订得多么全面,都要费去很多年的宝贵时间来改善一个特定流程(一个流程是指生产一种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行动或步骤)中的所有环节。摩托罗拉公司的6σ设计师们关注的中心却是一个流程中所有环节的全面改进,而且效果的产生要比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产生更为迅速和有力得多。
3. 我国企业的6σ之路任重道远
一家公司可能有成百上千的流程,如果每个流程都是3σ,即合格率为93%,最后产品要经过很多次返工才能出厂,这样将浪费大量成本;如果每个流程都达到6σ,整体也不一定就是6σ公司。因此,这家公司不但要关注单个流程的σ值,而且更要关注整体的σ值。
企业提升σ水平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没有哪一家公司能轻意地直接从1σ跳到6σ的,它一定是先改到两个σ,再到3σ,然后4σ、5σ,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改进过程。
σ是衡量公司竞争力的一个显明的标准。我国很多企业尚处于3σ的水准,有的甚至只有2σ的水准,而国外的跨国企业一般都在5σ以上,由此不难看出我国的很多企业与国外的跨国企业相比,在竞争力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企业的6σ之路任重而道远,尚需不断地努力改进。
4. σ和DPMO之间的关系
DPMO是指100万个机会里面,出现缺陷的机会是多少。这里有一个计算公式,即DPMO=(总的缺陷数?机会)×一百万分之一百万。
如果DPMO是百万分之三点四,即达到的99.99966%的合格率,那么这就叫σ。DPMO与σ的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1σ=69000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2σ=30800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3σ=6680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4σ=621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5σ=23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6σ=3.4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自检】
请根据你的观察,举几个现实生活中的σ值例子;并请通过充分的数据分析,指出你所在公司目前的σ水平究竟应处于哪个层次?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