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认证

ISO9000的术语

2022-05-06 14:11:56  来源:ISO9001认证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908

ISO9000的术语

  1.有关文件的术语6条。

  1.1信息:有意义的数据

  1.2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示例:记录、规范、程序文件、图样、报告、标准。

  注1: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注2:一组文件,如若干个规范和记录,通常被称为“documentation”。

  注3:某些要求(如易读的要求)与所有类型的文件有关;然而对规范(如修订受控的要求)和记录(如可检索的要求)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1.3规范:阐明要求的文件

  注:规范可能与活动有关(如:程序文件、过程规范和试验规范)或与产品有关(如:产品规范、性能规范和图样)。

  1.4质量手册: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注:为了适应组织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质量手册在其详略程度和编排格式方面可以不同。

  1.5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

  注1:这些程序通常包括所涉及的那些质量管理过程和产品实现过程。

  注2:通常,质量计划引用质量手册的部分内容或程序文件。

  注3:质量计划通常是质量策划的结果之一。

  1.6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注1:记录可用于为可追溯性提供文件,并提供验证、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证据。

  注2:通常记录不需要控制版本。

  2有关检查的术语

  2.1客观证据:支持事物存在或其真实性的数据

  2.2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2.3试验:按照程序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

  2.4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注1:“已验证”一词用于表示相应的状态。

  注2:认定可包括下述活动,如:

  变换方法进行计算;

  将新设计规范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规范进行比较;

  进行试验和演示;

  文件发布前的评审。

  2.5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使用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2.6鉴定过程:证实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的过程

  ISO3000标志

  2.1评审: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示例:管理评审、设计和开发评审、顾客要求评审和不合格评审。

  3.有关审核的术语12条。

  3.1审核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注:内部审核,有时称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外部审核包括通常所说的“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

  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

  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这类组织提供符合要求(如:GB/T13001和GB/T240011336)的注册。

  当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被一起审核时,这种情况称为“一体化审核”。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审核机构合作,共同审核同一个受审核方时,这种情况称为“联合审核”。

  3.2审核方案: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

  3.3审核准则: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3.4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3.5审核发现: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3.6审核结论: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

  3.1审核委托方:要求审核的组织或个人

  3.2受审核方:被审核的组织

  3.3审核员: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3.4审核组:实施审核的一名或多名审核员

  注1:通常任命审核组中的一名审核员为审核组长。

  注2:审核组可包含实习审核员。在需要时可包含技术专家

  注3:观察员可以随同审核组,但不作为其成员。

  3.11技术专家:提供关于被审核对象的特定知识或技术的人员

  注1:特定知识或技术包括关于被审核的组织、过程或活动的知识或技术,以及语言或文化指导。

  注2:在审核组中,技术专家不作为审核员。

  3.12能力: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4.有关测量过程质量保证的术语6条。

  4.1测量控制体系: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4.2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4.3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要的一组操作

  注1: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或检定、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

  注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注3:预期使用要求包括:量程、分辨率、最大允许误差等。

  注4:计量确认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4.4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4.5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征

  注1: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

  注2: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4.6计量职能: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控制体系的职能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