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处理某件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并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组从而获得有效创意的思维活动和方法。创新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心理上的“自我调解”,有意识地从以下六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1)展开“幻想”的翅膀
心理学家认为,人脑有四个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受区;二是将这些感觉收集整理起来的贮存区;三是评价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断区;四是按新的方式将旧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只善于运用贮存区和判断区的功能,而不善于运用想象区功能的人就不善于创新。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象区的15%,其余的还处于“冬眠”状态。开垦这块处女地就要从培养幻想入手。
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特别是创造想象,它是由思维调节的。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是从他幼时幻想人跟着光线跑,并能努力赶上它开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就是从人们幻想造出飞鸟的翅膀而开始的。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
如果你爱幻想,要珍惜自己的这一宝贵才能,幻想是构成创造性想象的准备阶段,今天还在你幻想中的东西,明天就可能出现在你创造性的构思中。
(2)培养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比如我们思考“砖头有多少种用途”。我们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样的答案:造房子、砌院墙、铺路、垫脚石、刹住停在斜坡的车辆、当作锤子敲打、压纸头、作为尺子划线、防身搏斗的武器、做纪念品、做金砖……如此等等。
(3)发展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为了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当这些想象纷至沓来的时候,可千万别怠慢了他们。青年人感觉敏锐,记忆力好,想象极其活跃,在学习和工作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要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要善于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
(4)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流畅性是针对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独创性是指对刺激作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这三性是建筑在广泛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曾采用所谓急骤的联想或暴风雨式的联想的方法来训练大学生们思维的流畅性。训练时,要求学生像夏天的暴风雨一样,迅速地抛出一些观念,不容迟疑,也不要考试质量的好坏,或数量的多少,评价在结束后进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畅,讲得越多表示流畅性越高。这种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对于思维,无论是质量,还是流畅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5)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曾说过,哲学的起源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所有存在的惊奇。他们认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 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开始的。因此要激发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欲望,首先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人的欲求感总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没有求知欲。要有意识地为自己出难题,或者去“啃”前人遗留下的不解之迷,激发自己的求知欲。
青年人的求知欲最强,然而,若不加以有意识地转移地发展智力,追求到科学上去,就会自然萎缩。求知欲会促使人去探索科学,去进行创造性思维,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不枯不竭,永为活水。一个人,只有当他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就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
(6)培养持之以恒的毅力
很多时候,创新不是一次性将事情做完,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它需要每天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地脚踏实地的前行,它是每天努力后向目标一点点的靠近。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画,父亲看到他对画画的浓厚兴趣便给他请了一名老师,然而老师刚开始什么也没有教他,只是让他坚持画蛋,对于一个喜欢画画的人来说,画蛋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对此达芬奇便觉得画下去没有意义,开始三心二意起来。这时,老师告诉达芬奇“如果你能在纸上画出两个相同的鸡蛋,我便不再让你画蛋了”,达芬奇觉得自己能做到,就开始画了起来,但事与愿违,无论他怎么去画,也画不出两个相同的鸡蛋。看他很是疑惑,这时老师才告诉他说“你不要以为画蛋很容易,要知道,1000个鸡蛋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鸡蛋,即便是同一个鸡蛋,从不同角度去看也会呈现不同的样子,所以要在纸上将鸡蛋画好,那肯定要下功夫才行。”从此以后,达芬奇开始每天坚持画鸡蛋,并在不同角度下去研究画出鸡蛋的轮廓,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将鸡蛋画得惟妙惟肖,基本功打扎实了之后,才创作出了《蒙娜丽莎》《最后一顿晚餐》等世界名画。
在创新过程中少了顽强拼搏的毅力、持之以恒的决心、永不放弃的精神,都不可能将其实现。必须在持之以恒的坚持和毅力中找到目标,走向创新成功的彼岸。正如郑板桥的《竹石》中所说的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持之以恒的坚持和毅力中找到目标,走向创新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