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企业生产管理(二)
第三节ISO9000-企业生产组织
企业生产组织指生产过程的组织,主要是解决产品生产过程各阶段、各环节、各个工序在时间上和空间的协调衔接,即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一、ISO9000生产过程组织概述
ISO9000生产过程是指从准备生产开始,直至把产品生产出来的全部过程.任何一个工业企业,产品的生产均须经历一定的生产过程.
1、ISO9000生产过程的纽成
根据生产过程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可将生产过程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所谓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是指产品在投入生产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的过程.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劳动定额制订、原材料与辅助材料消耗与储备定额的制订、新产品的试制和检验等.
(2)基本生产过程.基本生产过程是直接把劳动对象经加工变为企业基本产品的生产过程.这一过程是企业的主要生产活动.例如:机械加工企业要经过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和零部件装配等基本生产过程.
(3)辅助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必需的辅助生产的过程.例如:企业为保证基本生产提供的动力、机修和模具加工等等.
(4)生产服务过程.生产服务过程是指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提供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例如原材料的供应、运输、保管及有关的检验、测试等.
上述的生产过程中,基本生产过程是核心.
其中基本生产过程与辅助生产过程一般由着干相互联系的生产阶段所组成,而每一生产阶段又由若干工序所组成.例如机械加工企业一般经过毛坯明造、机械加工和装配三个生产阶段,在机械工阶段往往又包括车、锐、轧、磨等加工工序.
2、合理组织ISO9000生产过程的客观要求
所谓合理组织ISO9000生产过程,就是要把生产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合理组织安排,以保证企业按质、按品种、按数量、按期限完成生产计划任务,取得良好经济效果.为此,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组织时,应满足下列客观要求:
(1)ISO9000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的各生产阶段、各个生产工序,在时间上紧密衔接而连续不断或很少间断.连续性的实现,可以保证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减少在制品的资金占用,提高设备和生产面积的利用串率.
(2)ISO9000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比例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生产阶段,各生产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的配备和产品劳动量上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保证比例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
(3)ISO9000生产过程的节奏性.节奏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生产阶段、各生产工序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所生产出的产品数量大致相等或均匀倍增,使每个工作地的负荷保持均匀,避免时松时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保证节奏性,有利于充分利用人力和设备,有利产品质量提高和缩短生产周期.
(4)ISO9000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平行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生产阶段、各生产工序要实行平行作业,即在空间布局上尽量保证产品的各个零件、部件的加工和装配及其他生产阶段及工序能在各自的空间内同时平行进行.保证平行性,能大大地缩短生产周期.
3、生产类型的划分
生产类型是影响生产过程组织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将各种生产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划分成不同生产类型,便于企业确定各自的生产组织形式和有效地开展计划管理工作.
最常用的生产类型划分是按照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来进-行的.据此,生产类型可分为以下三种:
(1)单件生产.单件生产是同种工作的数量只有一个或极少数几个,工作地不固定,经常变换,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例如造船厂的船只建造.
(2)批量生产.批量生产是指工作地轮番进行固定的若干项工作.一批相同零件加工完成后,需调整设备和工装,才能再加工其他批次零件.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视批量的大小而异.一般按照工作地工序的数量,批量生产还可分为:
◆ 小批生产——工作地进行的工序数约在20种以上;
◆ 中批生产——工作地进行的工序数约在10~20种;
◆ 大批生产——工作地进行的工序数约在10种以下.
(3)大量生产.大量生产是工作地经常重复地进行若干项工作,即一道或少数几道工序,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很高.一般的,小批生产接近于单件生产,大批生产接近于大量生产.
二、ISO9000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ISO9000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的组成及合理布置的问题.企业为实现生产过程,必然要建立相应的厂房建筑,配备相应的生产设备及装备,并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布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实现.这就是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1、企业的生产单位的组成
企业的生产单位就是从事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一阶段或某一部分零件的生产场所,即车间.车间的设立与企业生产过程结构相对应,一般有三种:
(1)基本生产车间.与基本生产过程相对应,从事基本生产过程的生产单位主要包括:铸(锻)造车间、机械加工车间和装配车间.
(2)辅助生产车间.与辅助生产过程对应,主要包括机修、动力车间、工具车间等.
(3)生产服务车间.与生产服务过程对应,主要包括仓库、运输及生活服务设施等.
2、工厂平面布置的原则
工厂平面布置是根据已选定的厂址,将企业的各种生产单位进行合理的布置.工厂布置应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基本生产为中心,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使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运输路线尽可能缩短,避免往复交叉,节省运输费用.
(2)适当提高建筑系数,尽可能提高厂房、建筑物等在厂区内的紧凑程度.同时根据安全防火、卫生等要求分区布置.
(3)美化和绿化厂区,创造一个良好文明的生产环境.
(4)要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在平面布置中留有余地等.
车间合理布置的原则和要求
车间布置要求确定车间内部,各基本工段(或小组)、辅助工段和生产服务单位之间的相互位置和设备之间的相互位置.其中基本工段设备布里是核心.这部分布置的原则:一般遵从工艺专业化原则、按对象专业化原则和混合原则;此外,还应考虑几项要求:
(1)工艺专业化原则.
工艺专业化原则就是按照生产过程的不同生产阶段的工艺特点来建立车间.它是将同类型的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集中在一起,对各种不同产品零件进行相同工艺方法的加工.
工艺专业化原则布置的优点是:
◆ 对产品品种的变换有较强的适应性;
◆ 集中了同类设备,便于充分利用设备和生产面积;
◆ 由于同一生产单位工艺相同,便于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
◆ 当设备出现故障或人员、材料发生短缺时,便于内部调剂,不使生产停顿.
工艺专业化布置也有缺点是:
◆ 零部件在车间之间往返和交叉运箱量大,加工路线长;
◆ 生产周期因零件停放延长,在制品占用资金相应增加;
◆ 车间(工段)间的关系复杂,使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在制品管理及生产控制难度较大.
(2)对象专业化原则
对象专业化原则就是按照产品或零部件为对象来划分生产单位,每个车间完成其所担负对象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在对象专业化车间中,集中了不同类型的设备、不同工种的工人,对同类对象进行不同的工艺加工.
按对象专业化原则布置的优点是:
◆ 在大大缩短了加工路线,而使生产周期缩短;
◆ 运输和停顿减少,使运输和在制品资金占用减少,同时还有利于质量控制及车间管理的加强;
◆ 减少车间之间的生产联系,便于计划和协调等管理工作.
按对象专业化原则布置的缺点是:
◆ 对产品品种调整的适应性差;
◆ 当生产任务不足时,容易出现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的情况等.
(3)混合布置原则
即将上述二种原则结合起来对生产单位进行布置.混合布置,一般是以对象专业化原则为主,一些特殊的车间采用按工艺专业化原则布置.
(4)车间布置的要求
◆ 尽量适应加工对象的加工顺序,使产品加工路线最短;
◆ 为方便运输,应将大型,重型零件的加工设备尽量靠近入口,同时配置必要的桥式吊车;
◆ 充分利用车间面积,设备布置可根据车间的具体形状进行纵向、横向或斜向排列;
◆ 要考虑安全生产和工作环境的改善.
三、ISO9000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生产过理的时间组织就是要求劳动对象在车间之间、工作地之间的移动,在时间上紧密衔接,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节奏性,达到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效率的目的.
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移动,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顺序移动方式
概念:这种方式是一批在制品在前道工序上全部加工完毕之后,整批移到下一道工序,同一批在制品在各个工序上的加工时间没有任何交叉.
优点:组织工作简单,有利于减少设备的调整时间,提高工效.
缺点:生产周期长,在制品的数量大,资金周转慢.
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工艺专业化,工序劳动量小的车间.
2、平行移动方式
概念:这种方式是一批在制品在前道工序上完成一件后,立即转移到下一道工序继续加工,产品在各道工序上呈平行作业状态.
优点:生产周期短;
缺点:在制品运输工作频繁,而且当前道工序单件作业时间大于后道工序时,后道工序会出现间断性的设备停歇.
适宜于:大量大批生产,对象专业化的车间.
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概念:这是将前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的一定方式.即当前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大于后道工序时,一批在制品在前道工序加工到一定数量,足以保证后道工序开工后不会发生停工待料的情况时,才流转道下道工序加工.而当前道工序的作业时间小于后道工序时,则前道工序加工完一件,立即流转道后道工序去加工,即按平行移动方式逐件运送.
优点:这种方式吸收了前两种方式的优点,尤其时把平行移动方式中出现的零散的停歇时间集中起来,便于利用.
总之,三种移动方式各有利弊,一般来讲平行移动方式生产同期最短,顺序移动生产周期最长,而平行顺序移动介于二者之间.在实际中,应结合企业的生产类型、专业化形式、零件的重量及工序的劳动量、调整设备和工艺装备的时间以及生产任务的轻重缓急等具体情况来考虑.例如,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时宜用顺序移动方式,而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宜用平行移动方式等.
企业ISO9000生产控制
生产活动在生产计划中虽然作了具体安排,但由于企业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影响,在现实的企业生产组织中,往往会出现现实与计划目标之间的差距,因此,为了防止干扰,实现企业计划的目标必须要进行生产控制.
一、企业ISO9000生产控制概念
ISO9000生产控制是指为保证生产计划目标的实现,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全过程的检查、监督和调节,是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
ISO9000生产控制的内容很广泛,涉及生产过程的人、财、物各个方面,有生产作业控制、质量控制、库存控制、成本控制、资金控制等内容.本节,只着重讲述生产作业控制.
二、ISO9000生产控制的基本程序
1、确定控制的标准
这是生产控制的基础,它是在上期生产计划和经营目标的要求下拟定的.主要标准有:
◆生产作业计划、期量标准、图纸、工艺标准;
◆质量标准、质量目标;
◆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物资储备定额、生产资金定额;
◆费用限额、目标成本等等.
注:这些标准归口于企业内各级部门管理.
2、根据标准检验实际执行情况
这是ISO9000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活动的实际成果进行检查、测定,将测定结果与标准比较,找出差距,弄清差异的性质和程度,然后,分别处理.找差距的方法在后面讲述.
3、采取纠正偏差的措施
即在有关部门或人员接到报告后,要对发生的偏差进行分析研究,拟订纠正偏差排除干扰的措施,使其恢复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注意:科学的生产控制,不仅要加强事后的反馈控制,还应加强事前控制、现场控制.
三、企业ISO9000生产作业控制
ISO9000生产作业控制是指在生产作业计划执行过程中,有关产品生产的数量和进度的控制.通过生产作业控制的目标是保证按时、按量完成生产作业计划规定的产品生产任务.生产作业控制的主要手段有生产调度和生产作业核算.
1、生产调度
生产调度就是在生产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生产计划的监督、检查和控制,发现偏差及时调整的过程.
(1)生产调度的任务
◆按照生产作业计划的要求,提前检查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保证程度,合理组织与调度好厂内的生产运输工作,对可能的设备故障及时检修和排除.
◆监督和检查各环节生产作业计划的完成情况,若存在偏差,应及时查明原因,采取补偿措施,保证计划按质量按期完成.
◆监督和检查各环节的在制品储备定额的执行情况.
◆组织好企业、车间的生产调度会议,及时协调和解决各环节之间的矛盾.
(2)生产调度系统的组织
这应该因企业生产规模、生产类型、生产特点而不同
◆大型企业:设厂部、车间、工段(小组)三级调度组织.厂部设总调度室,车间设调度组、调度员,工段(小组)设调度员一般由工段长(组长)兼任.
◆中小型企业:设厂部、车间二级调度.
(3)调度制度与方法
◆调度值班制度:调度日志,严格交接班;
◆调度报告制度:生产日报,记录每日的生产、库存、进度等情况;
◆调度会议制度;
◆现场会议制度;
◆班前、班后会议制度等.
2 、生产作业核算
生产作业核算就是在生产作业计划执行过程中,对产品、零件的实际投入和产出量,投入和产出期,在制品占用量,各单位和个人完成的工作任务等所进行的实际记录.生产作业核算一般是用图表的方式表示:如下
(1)投入产出进度表.
第五节总结提要
一、企业ISO9000生产管理概述
◆广义生产管理概念,狭义生产管理的概念;
◆广义生产管理的任务,狭义生产管理的内容.
二、企业ISO9000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的核定:生产能力的概念,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生产能力的计算;
◆生产计划的确定:生产计划确定的概念,生产计划确定的步骤与方法;
◆生产作业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编制所需的资料,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的方法.
三、企业ISO9000生产组织
◆ISO9000生产过程组织概述:生产过程的组成,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必要性,生产类型的划分;
◆ISO9000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企业生产单位的组成,工厂平面布置的原则,车间合理布置的原则和要求.
◆ISO9000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顺序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四、企业ISO9000生产控制
◆ISO9000生产控制的概念;
◆ISO9000生产控制的基本程序;
◆企业生产作业控制的手段:生产调度,生产作业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