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F16949认证

SPC—统计过程控制概述

2022-05-18 11:32:01  来源:IATF16949认证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900

SPC—统计过程控制概述

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以美国休哈特博士发明控制图为标志。自创立以来,即在工业和服务等行业得到推广应用,二战中美国将其制定为战时ISO/TS16949质量管理标准,当时对保证军工产品的质量和及时交付起到了积极作用;自五十年代以来SPC在日本工业界的大量推广应用对日本产品质量的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八十年代以后,世界许多大公司纷纷在自己内部积极推广应用SPC,而且对供应商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在ISO9000以及QS9000中也提出了在生产控制中应用SPC方法的要求。

SPC目的:

·贯彻预防原则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与精髓。

·ISO/TS16949质量管理学科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ISO/TS16949质量管理所提出的原则、方针、目标都要有科学的措施与科学的方法来保证他们的实现,这体现质量管理的科学性。

SPC涵义:

·是为了贯彻预防原则,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察,建立并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并且稳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产品与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的一种技术。

·SPC的主要工具是控制图。

SPC特点:

·强调全员参与,而不是只依靠少数质量管理人员。

·强调应用统计方法来保证预防原则的实现。

·强调从整个过程、整个体系出发来解决问题。SPC重点就在于P(Process过程)。

SPC控制图的原理:

·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若发生则判断异常。控制图是假设检验的一种图上作业,在控制图上每描一个点就是做一次假设检验。

·常规控制图的实质就是区分偶然因素和异常因素。

·变差:过程的单个输出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别称为变差。变差的原因可分为偶然因素(普通原因)和异常因素(特殊原因)。

·偶然因素是过程固有的因素,始终存在,对质量影响微小,但难以排除。

·异常因素非过程固有,有时存在,有时不存在,对质量影响大,但不难排除。一旦发生异常波动,就应该尽快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消除。

SPC作为质量改进的重要工具,不仅适用于工业过程,也适用于服务等一切过程性的领域。在过程质量改进的初期,SPC可帮助确定改进的机会,在改进阶段完成后,可用SPC来评价改进的效果并对改进成果进行维持,然后在新的水平上进一步开展改进工作,以达到更强大、更稳定的工作能力。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