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一讲企业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具体有哪些工作?
讲具体工作之前,我们先说一个国际质量管理推行的基础工作方法,那就是PDCA循环。
什么是PDCA循环呢?
P:plan策划,指做一件事之前,应经过周旋的考虑,有了详细的策划,这件事做成功的概率才会较大。中国古话也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以说跟这个理念是高度的契合。
D:do实施,在策划好一件事后,就可以按照计划去实施了。实施过程应严格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步骤、要求去实施,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或结果。
C:check检验,在做完一件事后,应对照策划、计划,以及实施的过程,及时去检验事件结果,以发现在策划、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总结反馈经验。
A:action行动,指将总结的经验应用在下一次行动中。
在每一件事上都执行PDCA的话,那将会是一个持续改进、提高的过程,工作质量越来越高,结果越来越令人满意。
现在按照PDCA这个过程来介绍质量管理体系设这项工作的具体内容。
第一阶段:体系建设的策划阶段(P)
在策划阶段,公司应开展的最主要工作包括全员培训、成立体系建设项目组、体系结构设计、职责分工、确立质量方针等工作。
一、全员培训
本阶段的全员培训,主要目的是介绍、普及质量管理知识,让员工对质量管理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以便推进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
一般的做法是到认证机构或相关咨询公司请一位专家,培训的主要内容一般是质量管理发展历史、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当前质量管理标准、ISO9001的主要架构及内容、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肯定不会超过本课程的范围)。
通过培训,公司员工对质量管理及相关工作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就可以了,虽然体系设及运行需要人人参与,但不需要每个人都变成质量从业人员。
二、成立体系设项目组
经过全员培训,就应该挑选部分专业人士成立项目组,正儿八经地开干了。很多单位叫法不ー样,有的叫体系设项目组,有的叫质量认证项目小组,也有的QM体系推进小组。
该项目组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外联系专家、咨询意见,对内制定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组织体系文件编制及后续等事情,等到体系建设通过认证机构认证,它也就功成身退,光荣退役了。
三、体系结构设计
这个涉及到体系结构设计。体系结构一般是指体系文件的机构,而非行政机构的层级。把质量管理体系文本化,从结构上看,一般通用的法有二层次、三层次和四层次三种。
二层次结构:第一层次文件为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第二层次为程序文件。可根据公司业务情况分为管理类和技术类,这种结构适合公司规模小、业务单一的单位。
三层次结构:第一层次文件为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第二层次为管理性程序文件,第三层次为技术、操作性作业文件以及相关记录、图纸等。
四层次结构:相比三层次结构,有的单位把记录、表单等放在第三层次作业文件下游,形成第四层次文件。笔者道行不够,亲身经历但并没有觉得有任何优点。
体系结构经过项目组讨论,领导拍板同意,就算搞定了。
四、职责分工
职责分工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策划工作。它的主要内容是理顺、分清公司各部门的职责,各部门该干什么工作,具体负责什么事情。
从理论上来说,是全面理清公司运作所需要开展的所有工作,然后按部门功能分下去。但其实咱们没建立设质量管理体系的时候,公司已经运作起来了,基本上也都承担起相应职能了。
所以这个环节主要工作是梳理,发现职责分工中的不足,让整个组织更合理、更有效的运作起来。
五、确立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其实就是一个口号,应体现公司的核心产品、市场价值、质量意识、文化理念等。说他是企业的灵魂也不算过分。
质量方针不宜过长,一般偶数个短句,每句字数一样即可。如“优化产品、质量第一;强化意识、持续改进;优质服务、顾客满意等。
值得一提的是,质量方针里一定要体现“持续改进”的意思,这就是你的质量意识,人家标准就强调这思想。
第二阶段:体系文件的编制(D)
策划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开始第二阶段的文件编制工作了。
具体编制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第二层次程序文件、第三层次作业文件。
1、管理手册的编制
管理手册的初稿一般是由一个人来完成的。因为手册是一个宏观的系统性文件,多人参与容易出错。
管理手册编制的基本思想是,回答和介绍标准的要求。质量管理标准对组织的各方面提出了要求,手册就应该以回答的语气,阐述公司对各方面要求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同类性质的企业,从质量管理角度,对应标准都是同一个,还是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笔者审过不少质量管理手册,私底下聊天沟通,企业质量人员都是在别人质量管理手册的基础上修改、加工。
质量管理手册编制的原则:要素上要求完整性,标准提到的方面都要响应;内容上要求符合性,质量管理手册上描述的理念应与公司实际情况一致,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导致将来手册无法实施。
同时,手册内容应前后一致,不矛盾。手册可简可繁。对于标准里公司不适用的章节,是可以的酌情删减并说明理由的。
2、程序文件的编制
程序文件的多寡决定于手册的内容。一般意义上,程序文件的清单由质量管理手册所规定。
但实际上,质量管理手册的编制与程序文件的编制工作是同时进行的。而且,一般单位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该公司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企业,各部分正常开展工作,相关的管理性文件也相对齐全。
所以,程序文件的编制工作主要是修改、整合、增补等。通过梳理各方面的质量控制流程,对已有管理文件的内容进行适宜性的修改,使其符合实际工作以及质量管理需要。
整合一些管理制度,使得整个控制流程通畅:增补一些尚未制定程序、制度的要求,以程序文件的形式,对职责分工、工作流程作出明确规定。
一般程序文件要明确的内容5W1H:what、when、 where 、who、 why和 How。
程序文件一般由从事相关工作的管理人员编制。
3、作业文件的编制
作业文件是第三层次文件,一般用于规定具体操作规程、制度以及工作应形成的记录。作业文件是最直接岗位操作、进行生产的文件。
所以,作业文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可操作性强。作业文件不需要想程序文件那样写得全面,但一定要准确描述该方面工作流程、顺序、要求以及应该产生的记录。
作业文件一般由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或对该工作有深入了解的管理或技术人员编制。
第三阶段:体系的试运行(D)
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应从公司层面组织宣贯。
宣贯的目的是让全公司的员工都了解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学习相关文件要求,以便从体系试运行开始,按相关质量管理文件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公司层面的宣贯一般是指学习质量管理手册,然后又各部门组织学习部门相关的程序文件。再往下,车间、班组、科室等通过培训,学习各自工作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宣贯完成后,公司一般会定一个起始时间,质量管理体系在公司范围内就进入了试运行时期。
之所以叫试运行,是因为希望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发现体系文件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毕竟,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就算是大牛,也不可能写出来就完全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一般体系试运行的时间至少为3个月。
第四阶段:检验及持续改进(C8A)
经过至少3个月以上的试运行后,公司应按照职责分工,由职能部门(一般对口是质量管理部门)按照管理程序的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应由经过培训,考核和授权的人员开展。内审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是否有效按照公司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内审本身并不对体系提出改动要求,但可以在审核、检查过程中发现程序是否完善,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以便将来管理评审的时候可以“纠偏”。
公司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应按程序规定,由法人代表组织。
管理评审的功能或目的,就是发现体系不适宜公司实际情况,或与质量方针不ー致的地方,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并对不符合实际情况、不利于提升质量的相关规定作出适应性修改。
最后,公司各职能部门应根据体系试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内审及管理评审的结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修改、完善,然后在日常生产工作持续改进公司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至此,质量管理体系设的主要工作就基本结束了。正常运行后的公司,可以与认证机构咨询,了解认证流程,准备认证资料,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做好充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