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创新,也叫做“跨栏”创新,就是将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东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产品。跨界创新就是要突破原有边界束缚,包括领域界限、技术界限、社会界限、地理界限等,像田径运动中的“跨栏”一样,通过不同领域的碰撞、交叉和融合,产生创新成果。需要注意的是,跨界一定不是盲目的把几个不相干的东西拼凑在一起,那叫—“乱炖”。
创新专家弗朗斯·约翰松说过:“当不同领域产生交叉时,当优势和观念之间产生碰撞、融会,往往能有1+1>2的效果。”正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就是当时的科学家、雕塑家、诗人、哲学家、画家、建筑学家共处一地,思想碰撞畅所欲言之后将各自的领域进行交错互融之后,产生新的想法,从而成就了文艺复兴的盛景和史上最具创新力的时代之一。
如何能够更好地做到跨界创新呢?一般要按照如下三个要点来执行:
要点一:合理创造并利用闲暇时光。所谓的闲暇时光,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不管工作多忙都要主动地创造出一段任由自己支配的时间,你可以探索任何感兴趣的事情,也可以不受任何打扰地冥想。这个时候,你的大脑处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更容易捕捉到被忽略的信息,更可能发现事物之间微妙的联系。
要点二:为自己构建一个开放的多样化的思想网络。跨界创新者的社交圈应该包括不同领域、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大家能够随时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灵感,同时还能在情感和爱好上互相支持。
要点三:持续地培养跨界思考的能力。跨界创新者有时需要站在跨界的中心点上或身处跨界网络之中,才能拥有一种新视角。这种视角能够让你接触到各个学科的独特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问题,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这样更有可能找到崭新的道路,做出伟大的创新。
随着创新经济的发展,在我们身边跨界创新现象在不断涌现。
提起马克沁机枪(Maxim gun),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每分钟可发射600余发子弹,在一战索姆河战役中一战成名,号称“人肉绞肉机”。美国一家名为“DroneSeed”的无人机公司,有个创始合伙人是兵器迷,他以马克沁机枪为灵感,跨界发明了一种能高速播种的无人机,该无人机使专为森林火灾之后的再造而研发,它可以利用压缩空气的方法把包含种子和肥料的“胶囊子弹”射入土壤中去,就像机枪扫射一样。因为该种播种方法的局限性小,效率高,所以成为了造林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从实践看,跨界创新还可具有如下更为延伸的内涵:跨界创新中的“创新”不止是一般性的微创新,而是具有原创性、突破性、引领性的创新;跨界创新中的“跨界”可以跨越时空、领域、文化等各种界限,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价值创造是跨界创新的内核。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的“硬创新”体现跨界创新的“硬实力”,体制机制、商业模式、思想观念以及组织管理等“软创新”则体现跨界创新的“软实力”,二者相结合,构成跨界创新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