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初识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朋友来说,第一个疑问是:为什么要称之为六西格玛或Six Sigma?如此‘过分专业’的命名是装神弄鬼呢,还是的确非它不可?答案明显是后者。这里,笔者来告诉你六西格玛命名的由来及必须以此来命名的理由。
六西格玛名称的具体由来还与摩托罗拉公司密切相关。当年摩托罗拉在进行大幅度的质量改进运动时,有一位名叫比尔.史密斯(Bi11 Smith)的工程师在研究制造缺陷和可靠性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一个惊人的结论:需要在产品设计半个公差限范围内包含六倍标准差(6σ),才能从源头上确保产品不会发生缺陷!这个观点最终被整个公司所理解和采纳,并且将这场质量改进运动命名为六西格玛,而史密斯本人也因此被尊称为“六西格玛之父”。
从定义上说,六西格玛最初的含义是建立在统计学中最常见的正态分布基础上的。σ(即西格玛)是一个希腊字母,在统计学中代表“标准差”。由于σ是衡量任意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可以当作种评估产品和生产过程特性波动大小的统计量。
人们把这个数学概念运用到企业生产,在质量管理理论中就由σ(标准差)的值导出了“西格玛水平”的概念,用以衡量过程绩效的优劣。在六西格玛理论中,“西格玛水平”是将过程输出的平均值、标准差σ与顾客要求的目标值、规格限综合起来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的对过程满足顾客要求能力的一种度量指标。
标准差越小,则“西格玛水平”越高,表示过程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就越强;标准差越大,则“西格玛水平”越低,过程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就越低,我们来看一下图:
更高的西格玛水水平能为企业带来正面的生产、经济效应,包括:市场占有率、顾客回头率、低成本、短周期、低缺陷等,具体如下:
6个西格玛=表示每百万产品中有34失误——意味着卓越的管理,强大的竞争力和忠诚的客户。 5个西格玛=表示每百万产品中有230失误——优秀的管理、很强的竞争力和比较忠诚的客户。 4个西格玛=表示每百万产品中有6.210失误——意味着较好的管理和运营能力,满意的客户。 3个西格玛=表示每百万产品中有66.800失误——意味着平平常常的管理,缺乏竞争力。 2个西格玛=表示每百万产品中有308.000失误——意味着企业资源每天都有三分之一的浪费。 1个西格玛=表示每百万产品中有690.000失误——每天有三分之二的事情做错的企业无法生存。
6σ管理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又关注过程的改进。“σ”用以描述总体中的个体离均值的偏离程度,测量出的σ表征着诸如单位缺陷、百万缺陷或错误的概率性,σ值越大,缺陷或错误就越少。
6σ是一个目标,这个质量水平意味的是所有的过程和结果中,9999966%是几乎无缺陷的。也就是说,做100万件事情,其中只有34件是有缺陷的,这几乎趋近到人类能够达到的最为完美的境界。
6σ管理关注过程,特别是企业为市场和顾客提供价值的核心过程。因为过程能力用σ来度量后,σ越大,过程的波动越小,过程以最低的成本损失、最短的时间周期、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就越强。
6σ理论认为,大多数企业在3σ~4σ间运转,也就是说,每百万次操作失误在6210~66800之间,这些缺陷要求经营者以销售额在15%~30%的资金进行事后的弥补或修正。而如果做到6σ,事后弥补的资金将降低到约为销售额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