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认证

【企业安全管理】储油罐的检维修作业的危险源有哪些?

2023-01-08 10:39:27  来源:HSE认证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925

【企业安全管理】储油罐的检维修作业的危险源有哪些?

储油罐是储存油品的容器,是典型的重大工业危险源,是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通常来说,储油罐最多每5~8年就需要进行正常的检修、清淤和密封等检维修作业。进行油罐检维修作业时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对储油罐进行维修作业安全分析,明确各种作业的危险源,并提出相应的企业安全管理措施,是提升罐区的安全状况和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必要环节。

1、清洗作业油气中毒、窒息的危险源

油罐中储存的物料通常是C4以上的烷烃、烯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如汽油、煤油、柴油等成品和各种中间组分。有机物的相对分子量越小,其沸点越低,越容易挥发。这些介质的共性是有毒有害、易挥发、易扩散。在清罐作业过程中,现场的油气浓度通常超标几倍甚至几十倍,特别是在打开清扫孔、透光孔、人孔、身体探入和无防护措施进入储油罐时,超标的油气可导致现场作业及监护人员中毒、窒息等,其中,轻质油致人中毒、窒息的风险更大。

2、油罐清洗作业火灾爆炸的危险源

油品本身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在清罐过程中,特别是在打开油罐时,大量的油气溢出,同时周围空气也会进入罐中,此时在罐内外会形成油气与空气的混合性气体,浓度通常在爆炸极限之内。此外,油品中还有一些能在空气中自燃的物质,如FeS等,只要有一定的能量即可导致自燃或爆炸。此时如果清洗操作不当,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3、油罐动火作业的危险源

金属进行焊接与切割,是一种明火作业,气焊的温度高达3000℃以上,电焊的电弧温度可达3000~6000℃,焊割作业时所生产的金属火花和熔珠,极易引起可燃易燃物质燃烧爆炸,因此在未进行清洗、清洗不合格或未经隔离的储油罐及附属管线(件)上,严禁一切明火作业。

4、清罐风险分析

对油罐区清罐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如下表1:

序号

危险源名称

存在的风险

原因分析

1罐内动火作业

施工作业过程中着火爆炸

管内未处理干净,未作含氧量分析;

阀门内漏,未加盲板;

防腐层内含油引起火险

2罐区跑油

跑油事故

阀门未关;阀门内漏;未封堵罐区内地漏;未加盲板;油品抽底不净

3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着火爆炸、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窒息、中毒

进出容器阀门未加盲板,有毒气体串入;容器未按要求清洗、通风;未按要求对容器进行采样分析;违章作业; 进入容器人员未佩戴有效的防护器具; 监护措施未落实
4储罐

油罐着火、爆炸

油品遇明火;油气积聚遇到静电或明火;人孔或清扫孔形成爆炸气,清油工自身带有静电,产生火花

5加热盘

加热盘烫伤

未关加热盘;加热盘未加盲板并内漏

6油品排放

乱排放引起事故

油污染

7下水井

地漏下水井堵塞、闪爆

有杂物,污油未有效回收,大量的液态烃进入产生连锁反应

8灭火器、蒸汽胶带未在指定位置

灭火器、蒸汽胶带未在指定位置以至事故状态下无法灭火

位置放置不合适或挪动位置,或未准备

9封罐

封不严、人身伤害

人孔、清扫孔封闭不严、罐内有人封罐

10烃泄漏

遇明火易发生火灾、爆炸

管线连接处阀门等附件垫片、法兰呲、管线冻裂沙眼,管线放空不彻底,有残液、未经扫线进行阀门维护、维护阀门时操作失灵、安全阀漏、烃窜入氮气、新鲜水

11球罐区

超压爆炸;闪爆

超压;开罐前没有进行氮气置换

12液态烃

液态烃冻伤

未戴劳保手套、注意力不集中

13氮气泄漏

人身窒息中毒

阀门未关、法兰泄漏

5、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响罐区作业的安全因素

在罐区检维修过程中,有统计显示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事故的发生率占67.8%,较常见的有设备抢修、跑冒漏、油罐清洗、油料回收等引发火灾事故。

储油罐的检维修作业是一种高风险作业,所以需要针对作业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做到健全的企业安全管理,完备的安全风险防范,保证罐区的安全生产。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