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申请上市、挂牌新三板;
希望产品利润高,所得税少;
获取科研经费支持和财政拨款;
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中标率;
落户名额,吸引市场核心人才;
......
这些诉求,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全部实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很多企业对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不了解,误解颇多,今天科技牛为你揭开高企真相!
申请高新技术企业,首先要破除既有的误解,对高企的申报有真实的了解。以下就是几种常见的误解,看看有没有自己中招的?
1、达到条件再申请
很多企业默默努力,打算等到一旦条件具备了,立刻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但同样不够条件的竞争对手企业,人家申请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奖励,在政府的扶持下,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技术研发进度加快,结果是别人比你先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申请高新,请从申请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开始,先接受政府的孵化,申请高新就会快很多,别再傻傻等待。
2、只有制造企业才可以申请
一想到高新技术企业,大家自然会认为都是制造型企业,工业企业。当得知某服务企业也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时,很多人不理解:这种没有生产过程,只有服务性收入的企业怎么也能申请为高新企业呢?因为人家也有很多专利,研发投入也很大。
3、只有工程技术才能申请专利
申请高新要看专利,一想到专利,很多人就认为一定是工程技术方面的专利,其实专利也可以是服务业务过程中的技术。例如:某公司从事人力资源测评业务,申请的专利包括“......人力资源测评方法”,这是一种服务方法,也可以申请专利。
亲爱的的服务企业们,你们申请了各种专利了吗?你为什么不申请呢?
4、研发费用比例难以达到
很多企业被研发费用比例要求拦在了高新之外。
首先,高新认定的研发费用范围比较广,包括直接研发发生的支出,也包括了间接支持研发发生的费用,企业不要混淆了认定高新和研发费加计扣除的范围。
其次,从2016年起,新的认定规定研发费用比例降低了。
5、投入研发费用太多不划算
有一个奇谈怪论:投入高额研发,申请了高新,降低了10%的企业所得税,不划算。投入研发是一种资本支出,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技术储备,提供企业未来的竞争力,与日常的消耗支出完全不同。
降低企业所得税是切实减少现金支出,减少所得税支出,增加净利润。如果研发开发成功,竞争力提升,还可以降低所得税,何乐不为?
6、没有专利不能申请高企
申请高新,首先得有专利。
如果企业有软件著作权、生物新品种,这些也可以作为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依据。因此,凡是产品基于某些软件系统,而系统又属于自行开发的,或者企业是基于系统平台对外服务,系统有著作权的企业都可以申请高新技术企业。
至于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需要多少个专利,说法不一。总结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1个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
第二种:15-18个专利
那企业究竟该如何准备呢?
第一种: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只要1个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
这个说法是有明确的依据的。即高新技术企业评审标准中,主观量化考核指标中相关规定。即我们常说的打分系统中,总分100分,其中知识产权部分为30分。
而知识产权部分的评分由知识产权类型、数量、先进性、与主营产品关联性、获取方式等几个方面组成。其中知识产权数量里的量化标准为1个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专利可以获得知识产权数量方面的满分(8分)。
这里是高企审核制度中对知识产权数量最明确的量化要求。以此为评判标准,可以得出,高企申报只要1个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
第二种: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需要15-18个专利
这种说法不完整。完整的说法应该是以企业成立年限计算,成立3年以上的企业需要拥有15-18个专利,而成立3年以内的企业拥有的专利数应该是企业成立的自然年的年度数*5。
也就是说若企业成立2年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企业需要拥有不低于10个专利,若企业成立1个年度,则需要不低于5个专利。
这种说法来自于哪里呢?
这种说法其实来自于对高企申报政策文件的深入解读和全面权衡。
高新技术企业评审的主观量化考核指标中,总分100份,知识产权部分占30份,科技成果转化占30分,研发组织管理水平占20分,成长性指标占20份。
除知识产权部分,科技成果转化占比也是30分,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成果转化的细化得分标准如下:
平均年成果转化5项及以上得分为 25-30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4项及以上得分为 19-24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3项及以上得分为 13-18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2项及以上得分为 7-12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1项及以上得分为1-6分
平均年成果转化0项及以上得分为 0分
由此可以看出,
平均年转化不低于5个科技成果,
则能得到最高档分。
同时我们将专利数量和研发费用结合来看,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而言,合理的研发费用占比越高,通过率越高。而研发费用的归集在于研发本身,而专利作为研发成果是研发工作开展的最有力证明。研发成果越多,与之相对应的研发越容易被认可,产生的研发费用就越高,研发费用的归集相对越容易。
一个企业,若三年内只产生了5个实用新型专利,其开展研发项目的费用若太高,那就太假了。对于一个中型的年销售额5000万的企业而言,其而研发费用至少应达到250万。平均到5个实用新型专利上。一个实用新型专利的研发费用高达五十多万。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要么是申报材料作假,要么研发管理制度存在问题。而如果按照15个专利来看:产生一个专利所需的研发费用为17万。这就相对正常了。
高新技术企业审核中,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收入要达到60%以上。也就说企业大部分收入来自于高新技术产品。而高企中的高新技术产品不一定要取得高新技术产品的证书,但一定要有专利和检测报告等证明文件相对应。因此,专利越多,所覆盖的产品范围越广,可计入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产品就越多。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只需要1个发明专利或5个实用新型专利,是对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条例的肤浅解读。看似为企业省钱,其实是让企业冒着非常大的不通过的风险,企业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中,专利申请的费用,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审计费,检测费,查新费等其他费用也非常高。若因为知识产权的问题造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不通过,会造成审计,检测,查新费用的浪费,以及企业所有员工的辛勤劳动的付诸东流。
而要求企业提供15-18个专利,是对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条例的深入解读和综合权衡后得出的结果。看似让企业多支付了费用,其实为企业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可靠且强大的保障,让审计,查新,检测等第三方机构开展工作更加容易和顺利,让企业员工的辛苦工作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
还有不明白的?不要紧,联系我们,免费为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诊断,让申请准备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