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一个团队最大的危机,就是大多数人都沉默

2023-02-21 12:53:41  来源:企业管理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3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只靠政策管理、薪水、工作条件这些保健因素,是无法激励员工保持积极态度、持续产出高绩效的。

愈来愈多的管理者都开始意识到,员工消极沉默、参与感不足而导致的高离职率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然而,激励和挽留人才可不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

德国西门子有句名言:“只要管理层能知道员工怎么想,那就能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其实,那些能够留住优秀员工的公司,基本上都做到了一点:

让员工尽可能的参与进来。

开诚布公的告诉员工你的决策、决策的原因,沟通公司的重要信息,充分授权、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别让你的员工无所事事,只能在沉默中退出。

员工沉默的释义如下:

首先,管理者是造成员工沉默的最大因素。

管理者是否总是高高在上的姿态,有意无意间与员工拉开距离?

又或者在日常会议中口若悬河,压根不给员工发出不同声音的机会?

实际上,那些富有远见和洞察力的管理者都能够从谏如流和见微知著,吸收来自员工局部、片面的意见反馈,从而确保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全面、真实,让企业的管理决策建立在最优的信息基础上。

在中小企业中,管理者的姿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开放性。

因为你一旦营造出这种“只做好自己的事,其他不要多嘴”的沉默氛围,员工久而久之就不会再关注企业已经或面临出现的问题,用沉默架起防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其次,就是从众效应。

大多数员工的行为和表现势必会对其他成员产生影响。

当你的员工发觉自己的观点只是个体或者少数人的观点,那么他很有可能选择随大流,以便和他人保持一致,即使自己是更正确的。

从众行为的产生,还因为缺乏敢于站出来,敢于表达不一样声音的“喷子”。

一个好的团队,需要学会自我批评,而一个拥有批判性思维的“喷子”,就能帮助团队避免思维固化,减少错误的决策。

当然,还有个人因素。

比如性格内向、没有自信、沟通障碍、或者主见不强,这就需要领导者跟员工一对一交流,慢慢进行信息积累和调节了。

那么,具体该如何打破员工沉默,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呢?

管理者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应当欢迎员工参与,建立公平公正的反馈机制,认真考虑各方面意见。

有意识的营造对事不对人的工作氛围,多花时间与员工交谈,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肯定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和贡献。

花时间倾听是鼓励员工参与的第一步,需要注意的是,倾听的时间要比你说的时间多,请务必保持交流的开放性。

对于一些性格内敛、不善发表自己观点的、亦或是新加入的员工,可以鼓励其基于爱好及背景等建立一些“小圈子”,让他们迅速建立起交流的对象和情感的寄托。

这些圈子里会有"非正式领袖"逐渐发挥出积极作用,帮助传达所属圈子中员工的心声。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