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DCA循环
PDCA戴明环,一个精益求精的工具,是质量工作的基础,概括为P (Plan) 计划-D (Do) 执行-C (Check) 检查-A (Act)处理(或行动)。
1. P (Plan)计划:设定目标,制定对策
在设定目前之前,先要分析现状,找出问题,然后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其次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最后制定目标,制定解决方案。
目标是用来衡量质量改善效果的指标,是可以定性+定量化的,对策是需要具体化,明确5W1H。
2. D (Do) 执行:执行对策
执行过程中没有特殊情况下,不得改变计划,如遇特殊情况,慎重审核、及时变更计划,这一阶段除了按计划执行外,还需要对过程进行监测,收集关键指标数据,作为存档,以方便后续分析使用。
3. C (Check) 检查:效果检查
根据计划要求,检查、验证实际执行的结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果没有,应该确认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对策,如果是,就意味着对策失败,那就要重新进行最佳方案的确定。
4. A (Act)处理(或行动):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需要对执行阶段做出总结,为下一轮的PDCA提供依据。
首先要做的是标准化,对已经被证明的有成效的措施,要进行标准化,制定工作标准,以便后续执行和推广。然后要做的是问题总结,对于方案中效果不理想或者执行过程出现问题的,进行总结。
二、旧QC 七大手法
相比较新QC 七大手法,旧QC 七大手法更偏向理性,利用大量数据资料,在问题发生后进行改善。
柏拉图抓重点,鱼骨图找原因,层别法做分析,散布图看相关,直方图看分布,控制图找异常,查检表集数据。
01 检查表
用来日常管理、收集数据、掌握问题,帮助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关键数据的收集。
02 柏拉图
用来制定改善目标、确定改善效果、进行重点分析,利用”前三项原则“提出改善要点。
03 特性要因图
整理特性(主要问题点)与主要原因的关系,并找出原因,用来找出对策方法。
04 散布图
了解两种成对数据的关系,发现原因与结果的关系,用来管理方法的决定方面。
05 直方图
让”偏差“视觉化,了解一批产品的质量好坏,比如规格、制程。
06 控制图
又称管制图,掌握制程质量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视觉化了解工程信息。
07 层别图
用来找出数据的差异因素,以4M之每1M进行层别,对症下药。
三、新QC七大手法
新QC七大手法更偏向感性一面,主要是在质量问题发生前计划。
亲和图取讯息,关联图理关系,系统图找手段,矩阵图查问题,矩阵数据解析法转变量,PDPC测结果,箭线图定计划。
01 关联图法
用箭头连接要因与结果的关系,将相互关系绘制成可视状态,找出有效手段的手法。
02 亲和图法
是将感觉到的各种事物利用“语言”表达,汇总其中的共同点,将整体的姿态绘制成可视状态,明确“什么是问题”的手法。
03 系统图法
用于想得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手段、对策方案的情况以及想要明确构成改善对象的要素的情况。
04 矩阵图法
用于将应检讨的多个项目分成行和列,利用交点捕捉其关连的程度,欲得出应解决的对策方案的思路等情况。
05 PDPC法
在实施计划方面,应事前预测各种情况,以尽可能地引导其向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的方法。
06 箭线图法
将作业的流程表示在网线上,把握整体的流程,找出对进度有较大影响的作业,以高效的对进度实施管理的手法。
07 矩阵数据解析法
从统计学角度计算采用矩阵图法分配的众多数据,利用图表表示“相关在性的强度”,以更好地预测各种数据(要素)并加以整理的手法。
四、IATF 16949 五大工具
五大工具是IATF 16949的核心,是适用于汽车行业的质量工具,分别有APQP、FMEA、SPC、MSA、PPAP。
01 APQP
APQP的全称是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即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我们都说质量是设计出来,而APQP就是侧重在量产前的设计、验证与评审变更,以免后续出现变更、异常和投诉不断的出现。
02 FMEA
FMEA,FailureModeandEffectsAnalysis,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是一种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方法。
03 SPC
SPC即统计过程控制,控制对象为产品特性或过程特性,通过数据识别过程异常;是一种检查变差的工具,虽然能识别变差,但不能解决问题,只是起到预警作用;
04 MSA
MSA,测量系统分析,指被测试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及操作人员的集合,是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05 PPAP
PPAP,生产件批准,是指顾客对供应商的产品、生产条件、生产过程等方面的书面约定与认可。
五、CP&CPK
01 Cp
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说它是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其方差取值为样本,且不考虑过程的偏移。
02 Cpk
其定义与Cp基本相同,最初版的Minitab中并无Cpk的计算,但对于任何生产,实际过程总会发生偏移,产品质量也是分散地存在着,为满足实际需求,之后考虑了对偏移度的修正,引入了Cpk这一概念。其源自Cpk=Cp*k k为修正指数,k=1-|Ca|
03 Pp
工序在初期投入量产或长期运行时,其变差往往由很多原因导致不会处于理想的稳定状态(也就是我们说的不受控),其方差取值为整体且不考虑过程的偏移。
04 Ppk
结合Cpk及Pp定义理解,在PPAP手册中要求在产品进行试生产过程不稳定时,用PPK衡量过程能力,要求PPK>=1.67才能进入量产阶段。源自Ppk=Pp*k
六、六西格玛
01 六西格玛的统计含义
(1)西格玛:数理统计中表示标准差,表征一组数据或过程输出结果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是一种评估产品和生产过程特性波动大小的参数。
(2)西格玛水平:将过程输出的平均值、标准差与质量要求的目标值、规格限联系起来作比较,是对过程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种度量。
(3)六西格玛质量水平意味着100万次出错机会中不超过3.4个缺陷(考虑1.5σ漂移)。
02 六西格玛的管理含义
(1)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构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2)持续改进的活动;
(3)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法体系:现代质量管理技术、应用统计技术、工业工程、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
(4)六西格玛管理文化:顾客导向、持续改进、勇于变革、用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