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质量不能只靠检验

2023-10-16 21:26:43  来源:企业管理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0

某公司使用莫个零件,工人在装配时,经常出现位置装反的情况。

管理人员对工人反复进行质量意识教育,甚至对操作者进行了考核,但装反的问题依然时有发生。

01、员工的问题是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后来,公司领导外出参加了《丰田质量管理》的培训,回到公司后,就召集了相关干部,对上述的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领导先将五个零件放在了会议桌上,然后问道:“员工为什么出现操作错误?”

有人立刻回答:“因为员工的质量意识薄弱,不遵守操作规程,所以出现了错误。”

领导继续发问:“那我们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有人回答:“加大了考核力度。”

领导沉默了一会,一字一顿的说道:“如果由在座的诸位,去现场装配这个零件,连续干上10天,你们能否保证不装反?”一边说着,一边指向桌面上随意放置的五个零件。

会场一片沉默,谁都没有绝对的把握。

“看来人无完人,谁都没有把握做到,那么,凭什么要求员工做到?”

紧接着,领导话题一转说:“我出去参加培训后,懂得了一个道理,员工的问题就是管理者的问题,员工的错误,是管理者只提出要求,而没有给出有效方法造成的。

下面,请各位用30分钟时间,到现场观察员工为什么会出错,并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

02、​​​​​​​防错不是技术,而是管理者意识

3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参会人员一边讨论着,一边回到了会议室。

设计人员率先发言:“这个零件的上下部分直径一致,员工不留心就容易装反,所以可以让有’槽’的一边直径大于钢板孔径,就能避免操作出错。”

工艺人员继续发言:“可以在装配定位的时候,加上一个识别环槽的定位,如果装反,那么零件就装配不进去。”

“非常好,”领导很满意下属们的理解转化能力,“不过,还有没有更简单,快速见效的方法呢?”

一位坐在后排,正在实习中的大学生怯怯的举手,请求发言。

“我就在干这个活,每天要做上百次这个零件的装配,很难始终关注装配正确与否,如果零件摆放混乱,就容易出错。能否让转运箱中的零件摆放方法一致,我们一拿起来,就是正确的装配位置呢?”

“好,这个方法可以立刻使用,而且成本最低。”领导当机立断的表态,“你们几个,先从零件转运的摆放方法开始改进,将这个措施立刻贯彻下去。”

03、​​​​​​​进一步理解“质量在工序内保证”

丰田的TQM体系落实到现场,就是实现‘自工程完结’,即‘质量在工序内保证’。

其手段不是依靠加强检验,而是识别影响本工序质量的影响要素,在各个职能部门协同努力下,让本工序不管谁来操作,只要符合‘作业要领’,就必然做出合格的产品。

影响工序质量的有三类要素:设计要素、生技要素、制造要素。

内部审核发放给相关部门的纠正措施单,基本是由品管部门自行填写完成。

1 . 设计要素

a . 无法制造次品的构造

b . 让作业者判断良否的构造

c . 易操作的构造

2 . 生技要素

a . 条件明确有工程能力

b . 不发生误次品、工程遗漏等的工程设计

c . 产生不良品时、自动停止生产线与设备的生技构造

d . 维修基准明确

3 . 制造要素

人:可判断自己的作业与制品的良否;

机(设备):生产要素;

料:确保每个部品的精度和品质;

法:按照作业标准,能够做出与目标一致的产品;

环:作业环境不影响品质

建立一个能充分提出意见的体制,共同为“品质的易造性”而进行改善。最终实现‘不制造不合格、不接受不合格、不流出不合格’。

上述的案例侧面反应了一个质量大师朱兰和戴明的观点:85%的质量问题来自管理,15%的质量问题来自员工。

如果现场有质量问题,多从管理入手更能解决根本问题。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