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标准
两化融合贯标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系要求:企业需要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这包括制定两化融合方针、目标、指标,明确两化融合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以及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流程,确保两化融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2.技术创新要求: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包括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以及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如智能制造、精益生产等,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业务流程优化要求: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这包括采用先进的业务流程管理方法和技术,如流程再造、流程优化等,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4.人员培训要求:企业需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这包括制定培训计划开展信息化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企业的两化融合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总之,两化融合贯标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涵盖了企业的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企业需要全面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以实现两化融合的贯标达标。
什么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什么是两化融合贯标?
中国的“两化融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利用信息技术作支撑,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新动能,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两化融合的贯标认证活动,能够让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对工业化、信息化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的、更新的认识,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到融合之中,从而使得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得到加快;与此同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活动,还能使企业的战略及战略的实施步骤更加清晰明了,使得企业的转型升级工作有据可循、有章可依。
两化融合的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是不搞创造业的而世界发展的历史也一再证明,没有坚实的创造业作为支撑,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而现代化国家在国际社会上有时候被称呼为工业化国家,也从侧面表明了制造业的重要性。
中国现在面临的国际形势主要有以下三点:
a.国际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围绕抢夺制造业制高点的竞争愈演愈烈,世界各国结合自身产业发展优势加强战略总体布局和理论方法创新,如美国推出的工业互联网计划和德国推出的工业4.0计划,
b.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旧动能转换需求迫切,企业当前推进改革的重点仍主要聚焦于传统竞争能力:
c.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加快促进形成新型制造体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均面临创新和变革。
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历史来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需要经过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然后再实现信息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在追赶发达国家中,目前总体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另一方面,我国的信息化已经推行了多年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希望抓住信息化这样一个有力的手段来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问题。因为面临发达国家正在实现信息化的新形势,如果我国继续学发达国家先实现工业化再实现信息化,并且要像发达国家那样经过全部的阶段才能完成工业化,我国将有可能永远也赶不上他们的发展进程。因此,中国需要一个加速的过程,要求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信息化,这是工业化的高级阶段,也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价值点及工作流程
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价值点
(1)获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取得高含金量授牌
(2)最高可获得政府资金奖励达80万元
(3)优先推荐申报市级有关计划、专项和基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