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 23331-2020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pdf
一、标准编号及标准名称
GB/T 23331-2020《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二、标准制定背景
GB/T 23331《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首次发布于2009年,是重要的节能基础性标准,2012年进行了一次修订。GB/T 23331对于各类用能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有力支撑了国家节能工作的开展。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8年发布了新版ISO 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该标准基于多年来旧版标准(ISO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使用的经验,并采用了ISO关于统一编制管理体系类标准的高阶结构。为了确保我国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与国际接轨,亟需修订该标准。
三、标准主要内容
GB/T 23331《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规定了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旨在使组织通过系统方法实现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该标准适用于任何组织、由组织管理和控制的影响能源绩效的活动以及任何数量、用途或种类的能源消耗。该标准要求证实持续的能源绩效改进,但未规定实现能源绩效改进的程度。该标准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管理体系协调或融合。
与2012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性变化如下:
首先,采用了ISO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包括高阶结构、相同的核心文本、通用术语和定义。
其次,修改了术语和定义。删除了“预防措施”等部分术语,增加了“能源绩效改进”等部分术语,吸纳了部分ISO高阶结构通用术语,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修订,并进行了分类和排序。
第三,重新梳理了文本结构和措辞,标准正文使用ISO高阶结构,符合PDCA循环思想,共包含十个章节: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
第四,优化了与战略管理过程的融合。在“5.1领导作用和承诺”、“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2目标、能源指标及其实现的策划”、“9.3管理评审”等多个条款提到能源管理体系要与组织的业务相结合。
第五,强化了最高管理者的作用。在“5.1 领导作用和承诺”条款中强化了原标准中部分条款内容,并新增了包括对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性方面的积极参与和领导作用等方面的新要求。
第六,澄清了能源种类排除、能源评审要求、能源绩效参数和能源基准相关内容。指出不应排除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和边界内的任何一种能源种类;明确了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能源评审过程;对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并对相应条款内容进行了较大修改。
第七,引入了对能源绩效参数和相关能源基准“归一化”的概念,强调了能源绩效的比较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第八,增加了能源数据收集策划和相关要求的内容。规定了监测影响能源绩效的关键特性所需的数据、收集和保留的方式和频次等。
除以上修订外,新版标准还删除了部分与我国应用情况无关的批注,并对某些批注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四、标准实施意义
本次修订是在充分吸收GB/T 23331-2012/ISO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实施的实践经验,采用ISO管理体系标准高阶结构的基础上完成的。修订后的标准将为国家节能工作提供基础性的标准化技术支撑,对促进用能单位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加强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能效提升具有重大影响。
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定义
能源管理体系就是从体系的全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管理原理,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例行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
GB/T 23331-2020《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国家标准已于2020年11月19日发布,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 [6-7]国家认监委在《关于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认可[2009]44号)中规定,由于《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的内容适用于各类组织,属于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因此,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的依据应是以国家标准为基础,根据我国不同行业能源使用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业认证实施规则。
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的主要内容
1、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体系应覆盖组织与能源管理有关内部过程和外包过程。
2、管理职责:包括管理承诺、能源方针、作用、职责和权限等方面的要求。
3、策划:包括能源因素、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能源管理基准及标杆、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方案等方面的要求。
4、实施与运行:包括资源,能力、培训和意识,信息交流,文件控制,记录控制,运行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5、检查与纠正:包括监视、测量与评价、合规性评价、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等方面的要求;
6、管理评审:包括总则、评审输入、评审输出等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