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降本增效的正确打开方式(管理者必读)!

2024-12-12 22:04:28  来源:企业管理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0

在当今竞争激烈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降本增效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对于 “降本” 的理解与实践,管理者需要有清晰且全面的认识。以下将从五个维度深入剖析降本的实质,助力管理者把握降本增效的核心要点。

一、谨慎对待裁员:避免人心惶惶与效率下降

裁员往往是企业降本时容易想到的手段,但实际上,其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对于重资产企业而言,裁员可能无法有效降低成本。轻易裁员会引发一系列负面效应,使公司内部人心惶惶,员工安全感缺失,进而导致优秀员工离职,留下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服务品质下降,最终降低客户满意度,形成更大的成本。因此,裁员不应成为企业降本的首选策略。

二、削减开支的误区与隐性成本的降低

1、削减员工福利的弊端

部分企业将降本简单等同于削减员工福利,如取消带薪假、各类补贴、福利活动等。然而,这种做法实则损害员工利益,引发员工积极性下降、工作效率低下、摸鱼现象增多甚至优秀员工离职等问题,最终可能反噬企业自身。

2、应重点降低的隐性成本

沟通成本: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部门墙” 导致问题反复沟通却无果,极大地提升了沟通成本。

决策成本: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巨大,应遵循听多数人声音、与少数人讨论、由一人拍板决策的原则,降低决策失误风险。

沉没成本:体现在用错人和瞎折腾业务上。用错人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业务试错也必然产生成本。降低这些隐性成本,远比削减员工福利更为关键。

三、降本的多元策略:加乘除协同增效

1、加法:加大关键领域投入

企业应在产品研发和客户服务提升方面增加投入。例如,研发投入可促使产品创新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优质的客户服务能提升客户忠诚度,为企业带来长期收益。

2、乘法:团队协作与经验复制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而团队的协同努力则能产生乘法效应。通过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SOP),沉淀优秀经验并复制到整个团队,可大幅提升整体效率和工作质量。

3、除法: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对企业流程进行改造,去除繁琐环节,简化工作流程,能有效提升运营效率,降低单位成本。

四、管理者角色转型:从监督者到导航仪

1、避免过度管理陷阱

管理者不应过度关注员工考勤和工作饱和度,陷入过度管理的误区。这种微观管理方式不仅耗费管理者大量精力,还可能导致员工反感,降低工作积极性。

2、发挥导航仪作用

明确方向(做什么):管理者需清晰定义团队的目标与方向,明确要达成的成果,为团队指引前行的道路。

指导方法(怎么做):在确定目标后,与下属共同探讨实现目标的策略、所需授权、资源支持等,确保目标顺利落地。通过有效导航,管理者可提升团队整体效能,实现增效目的。

五、持续成本管控:事前控制胜于事后算账

1、降本增效的持续性

降本增效并非一次性行动,而是企业持续运营的必要过程。企业需持续审视运营状况,及时发现浪费和不合理之处,不断优化改进,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2、事前控制的重要性

企业应具备财务思维,在日常运营中做好成本控制,确保现金流稳定。天晴时就应修缮屋顶,避免资金充裕时盲目投资、乱花钱,在日常运营中强化危机意识和成本管控思维,把钱花在刀刃上,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基业长青奠定坚实基础。

在企业降本增效的征程中,管理者对 “降本” 的深入理解和正确实践至关重要。避免盲目裁员、削减员工福利等短视行为,转而关注隐性成本降低、多元策略运用、自身角色转型以及持续成本管控,才能真正实现降本增效,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走向长期繁荣与发展。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