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从"扁鹊自责"看质量控制,治标不能忘固本!

2024-12-17 19:57:15  来源:企业管理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0

质量管理如同医生看病,治标不能忘固本。许多企业悬挂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标语,而现实中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质量管理误区……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吃惊地问∶“你的名气最大,为何反长兄医术最高呢?”

扁鹊惭愧地说∶“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觉得他水平一般,但在医学专家看来他水平最高。”

Number 01 .

质量管制如同医生看病,治标不能忘固本

许多企业悬挂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标语,而现实中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质量管制误区。

造成“重结果轻过程”现象是因为:结果控制者因为改正了管理错误,得到员工和领导的认可;而默默无闻的程序控制者不容易引起员工和领导的重视。

最终导致管理者对表面文章乐此不疲,而对预防式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敬而远之。

Number 02 .

单纯事后控制存在严重的危害

首先,因为缺乏程序控制,生产下游环节无法及时向上游环节反馈整改意见,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其次,因为上游环节间缺乏详细的标准,造成公司各部门间互相扯皮,影响公司凝聚力,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再次,员工的质量意识会下降,警惕性下降造成质量事故频发;

第四,严重的质量事故会影响公司的信誉,甚至造成失去订单或者带来巨额索赔,给公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Number 03 .

如何提高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执行力?

1、首先、从上到下应当有很强的全程质量管制意识。

一般管理者都明白全程质量管制的重要性,但为什么在实际操作中容易疏忽程序控制呢?原因基本是因为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放弃了对质量的控制。

决策者一句“不出大问题就行,要力保本月产量”的话,就会立刻把员工多年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质量观念击垮。

殊不知,决策者的错误决定会导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种决定是中层管理者和员工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的。

可见决策者观念在质量管制中的作用有多重要。决策者有了全程质量管制意识,还要让中层和员工形成良好的全程质量管制意识。

每个下游环节员工就是上游环节的质量监督员,出现质量要及时反馈给上游,杜绝不合格产品从自己手中流入下个生产环节。

2、其次、每个环节都制定详细的质量管制标准。

从产品开发、工艺流程设计到原料采购,从第一道工序到产品下线,从装箱到运输,每个环节必须制定详细的、可控制的管理标准。

事前控制的重点放在产品开发和标准制定上。技术和标准一旦出现失误会给质量管制带来很大麻烦,因此应当从根本上尽量减少质量事故、降低质量管制难度。

事中控制主要指从原料进厂到产品下线期间,按照工艺标准进行质量监督的过程,也是质量管制的核心工作。

事中控制要求严格检查、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如运用SPC过程控制系统对质量关键点进行控制。

事后控制的重点是确保每个产品合格并把不合格产品及时反馈给制造部门进行返工。

3、第三、用业绩考核改变公司不利局面。之所以出现“重结果轻过程”

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质量工作没有真正与个人收入挂钩。业绩考核应当与每人的个人收入挂钩,考核是质量管制的杠杆。不能只对QC人员的检验标准,放弃了对制造部门员工质量的考核。

许多企业只考核制造人员的产量而不考核质量,势必造成“不擦屁”的尴尬局面。

管理者应当根据公司的实际状况制定制造人员的产量和质量权重系数,进行双重考核。

如果缺乏中间制造环节的质量考核,势必把质量问题都丢给最后一个环节质量管理部门。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造成部门间相互扯皮。

4、第四、客户和员工是最好的质量改善者。

客户是产品质量的裁判。应当及时对客户反馈的意见进行调查和整改。客户的不满是企业改进的方向,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企业长兴不衰的法宝。

员工是产品质量的一线情报员,他们熟悉制造环节的每一个细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改善质量的做好措施。

企业应设立“质量之星”评选制度,对产品质量重视的员工进行奖励,会激励更多员工加强质量管制。

此外,企业还应设立专项奖金奖励努力改善产品质量和工艺流程的员工。

Number 04.

关于质量控制的几点启示

1、预防优于治疗 :

扁鹊自责是因为他通常在病情严重时才进行治疗,虽然这能带来快速显著的效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质量管理中,应该注重预防缺陷的发生,而不是仅仅在问题出现后进行修补。

2、全面质量控制意识 :

决策者需要有全程品质管制意识,并确保中层和员工也形成这种意识。

质量管理不应局限于解决眼前问题,而应贯穿整个生产流程。

3、及时反馈机制 :

下游环节的员工应作为上游环节的质量监督员,及时反馈质量问题,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个生产环节。

4、标准化流程 :

每个环节都应制定详细的质量管制标准,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既定的质量要求。

5、持续改进 :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持续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和期望。

6、管理层的支持与推动 :

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推动力度不够,是导致质量控制执行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领导者需要积极参与并支持质量控制活动,确保其得到有效实施。

通过这些启示,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质量控制的原则,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