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39001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环境:组织应明确其运营环境,包括车辆和道路使用者类型的交通流量和交通出行里程数,无论其是否受到组织的影响。
领导作用:组织必须明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最高管理者,并规定其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和权力。最高管理者应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政策与组织的整体策略和目标相一致,并确保这些政策在组织的各个层面得到有效执行。
策划:
道路交通安全绩效因素:组织应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以确定可能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潜在因素。这包括驾驶员的身体状况(如疲劳、注意力分散、饮酒和服药或吸毒的情况)、对驾驶或骑行各类车辆的类型的适当许可、个人安全设备的使用(如安全带、儿童安全约束、自行车头盔、摩托车头盔等)、车辆的安全(如乘员保护、其他道路使用者的防护、道路交通事故的避免和缓解、车辆性能、车辆承载能力和装载的安全性)、道路设计和安全速度(如分隔、路侧区域和交叉口设计)、根据车辆的类型、使用者、货物和设备类型合理使用道路、使用安全行车速度时考虑车型、交通和天气条件、安全出行规划(考虑出行需求、出行数量和方式,以及线路、车辆和驾驶人的选择)、事故后的反应与急救、应急准备和事故后的恢复与康复等。
设定目标: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组织应设定明确的道路安全目标,这些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以便评估其实现程度。目标可以包括减少事故数量、降低事故严重程度、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等。
制定计划和措施:组织应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计划和措施,以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
支持:组织应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具备必要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和技能,包括驾驶员、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与道路交通安全相关的员工。组织应提供定期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运行:组织应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运行,记录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绩效评价:组织应定期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进行评估,包括收集和分析与道路交通安全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以评估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组织应建立适当的监控机制,以确保关键绩效指标得到持续的跟踪和评估。
持续改进:组织应定期评估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并确定改进的领域和措施。这可以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客户反馈等方式实现。组织应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改进活动,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确保持续改进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申请ISO 39001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还需要满足一些基本要求,如具备从事道路交通安全资质、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特殊岗位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等。同时,组织应具备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达到ISO 39001:2012《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的要求,才能获得相对应等级的“ISO 39001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