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ISAX 认证三种审核等级核心认知:安全需求决定等级选择
“TISAX 认证哪三种审核等级” 是汽车供应链企业准入前的关键疑问,ENX 协会明确将审核等级划分为AL1(自评估级)、AL2(高保护级)、AL3(极高保护级) 三类,其核心差异源于信息敏感程度与审核严格性的梯度划分。2025 年行业数据显示,85% 的企业因误判等级导致审核返工 —— 某 Tier3 零部件企业错选 AL2 级,却因需对接大众原型车项目,被迫追加 AL3 审核,额外增加 12 万元成本与 3 个月周期。
需特别注意的是,TISAX 审核等级与标签获取直接挂钩:AL1 无官方标签,仅用于内部改进;AL2 可获信息安全 / 数据保护标签;AL3 则是原型保护标签的唯一准入门槛。因此,理解三种等级的关键不仅是 “知道分类”,更是 “匹配业务场景”—— 选对等级可节省 40% 的时间与成本。
二、TISAX 认证三种审核等级深度拆解:标准、流程与案例
2.1 三种审核等级基础参数对比(2025 ENX 最新标准)
|
审核等级 |
官方定义 |
审核方式 |
核心控制项数量 |
标签权限 |
2025 市场占比 |
|
AL1 自评估级 |
内部改进级 |
企业自主填报问卷,无第三方 |
358 项(基础) |
无官方标签,仅生成内部报告 |
8% |
|
AL2 高保护级 |
客户准入基础级 |
第三方远程核验 + 证据抽查 |
358 项(全量) |
信息安全 / 数据保护标签(2 类) |
62% |
|
AL3 极高保护级 |
敏感信息核心级 |
第三方现场全面审核 + 测试 |
483 项(全模块) |
全类型标签(含 4 类原型保护标签) |
30% |
2.2 各等级核心特征与实战案例
2.2.1 AL1 级:内部合规自查的 “基础工具”
- 核心定位:仅用于企业识别信息安全漏洞,不具备外部认可度。2025 年某新能源初创企业通过 AL1 自评,提前发现 18 项基础漏洞,为后续 AL2 认证节省 20 天整改时间。
- 关键特点:
-
- 无需支付审核费,仅需 1-2 名专员完成 ENX 平台问卷填报;
-
- 周期最短(30-50 天),但结果不被大众、比亚迪等主机厂接受;
-
- 适合未进入供应链的小微企业做合规启蒙。
2.2.2 AL2 级:供应链准入的 “通用通行证”
- 核心定位:主机厂要求的最低准入标准,覆盖 90% 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需求。2025 年长三角地区 68% 的 Tier2 企业选择此等级,主要服务于非原型阶段的零部件供应。
- 关键特点:
-
- 审核方式为远程进行,第三方机构通过视频核验、文档审查、线上访谈完成评估;
-
- 需重点满足 “访问控制”“供应商管理” 等 358 项 VDA ISA 要求,整改项通常不超过 10 项;
-
- 典型案例:某电子元件企业通过 AL2 认证,成功进入蔚来供应链,审核周期仅 3 个月,费用 12 万元。
2.2.3 AL3 级:敏感信息保护的 “最高壁垒”
- 核心定位:处理原型车、自动驾驶核心数据等极高敏感信息的强制要求,思必驰、BJ Automotive 等企业均通过此等级认证以对接德系高端项目。
- 关键特点:
-
- 强制现场审核:审核员需驻场 3-5 天,开展原型仓库安防测试、数据加密验证等 12 项专项检查;
-
- 全模块覆盖:除信息安全外,必须通过原型保护、数据保护模块,仅原型保护就含 “伪装技术合规”“运输安防” 等 4 类细分要求;
-
- 典型案例:2025 年 BJ Automotive 在香港办公室接受 AL3 现场审核,重点验证跨境数据传输安全,耗时 5 个月获标签,成功进入宝马全球供应链。
三、TISAX 三种审核等级选型决策:4 大关键影响因素
3.1 主机厂需求:等级选择的 “硬性约束”
不同主机厂对等级的要求差异显著,直接决定选型方向:
- 德系主机厂(大众 / 宝马):原型车项目强制 AL3 级,普通零部件项目最低 AL2 级;
- 自主品牌(比亚迪 / 蔚来):Tier1 企业需 AL3 级,Tier2/Tier3 企业可接受 AL2 级;
- 新势力车企(理想 / 小鹏):智能驾驶相关供应商必须 AL3 级,传统零部件供应商 AL2 级即可。
3.2 数据敏感度:等级匹配的 “核心依据”
- 低敏感数据(如普通零部件图纸):AL2 级足够覆盖,无需额外投入 AL3 成本;
- 高敏感数据(如电池核心配方):建议升级 AL3 级,避免数据泄露风险;
- 极高敏感数据(如原型车设计方案):ENX 强制要求 AL3 级,无替代选项。
3.3 成本与周期:中小企业的 “平衡要素”
2025 年行业数据显示,三种等级的投入差异可达 3 倍:
|
成本 / 周期 |
AL1 级 |
AL2 级 |
AL3 级 |
|
审核费用 |
0 元 |
10-15 万元 |
25-35 万元 |
|
整改成本 |
1-3 万元 |
5-8 万元 |
15-20 万元 |
|
总周期 |
30-50 天 |
83-143 天 |
132-210 天 |
|
年度监督成本 |
无 |
3-5 万元 |
8-12 万元 |
3.4 供应链层级:等级选择的 “隐性参考”
- Tier1 企业:因直接对接主机厂核心项目,80% 需 AL3 级;
- Tier2 企业:根据上游 Tier1 要求,60% 选 AL2 级,40% 需 AL3 级;
- Tier3 企业:仅需满足下游需求,90% 选 AL2 级即可。
四、TISAX 审核等级选择避坑指南:3 大典型误区
4.1 常见等级选型陷阱识别
|
陷阱类型 |
典型表现 |
潜在损失 |
避坑方案 |
|
等级过高陷阱 |
普通零部件企业盲目选 AL3 级 |
多支出 20 万元 + 延长 3 个月 |
对照主机厂 RFQ 文件确认等级要求 |
|
等级不足陷阱 |
原型车供应商错选 AL2 级 |
审核无效,错失项目 |
用 ENX 标签需求表反向匹配等级 |
|
自评估误判陷阱 |
依赖 AL1 结果对接客户 |
客户拒绝合作,信誉受损 |
明确 AL1 仅内部使用,外部准入需 AL2+ |
4.2 2025 年等级选型 3 步自查法
- 需求拆解:列出 “主机厂要求 + 数据类型 + 供应链层级” 三项核心要素,例如 “大众原型车项目 + 原型图纸 + Tier1” 直接锁定 AL3 级;
- 成本测算:按 “审核费 + 整改费 + 监督费” 计算总投入,中小企业若 AL2 级可满足需求,优先放弃 AL3 级;
- 机构验证:要求认证机构出具 “等级匹配建议书”,并附上同行业案例佐证(如 BSI 中国可提供长三角 Tier2 企业等级选型数据库)。
五、总结:TISAX 三种审核等级的核心是 “精准匹配”
明确 “TISAX 认证哪三种审核等级” 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找到与企业业务场景适配的等级。2025 年市场呈现 “AL2 级为主流、AL3 级为高端、AL1 级为基础” 的格局 —— 普通零部件企业选 AL2 级可平衡成本与准入需求,智能驾驶、原型车相关企业必须选 AL3 级以突破高端供应链门槛,初创企业可先用 AL1 级完成合规启蒙。
核心逻辑是:不盲目追求高等级,也不因成本选择低等级,通过 “主机厂约束→数据敏感级→成本周期” 三维评估,即可精准锁定最优等级。对于汽车供应链企业而言,选对 TISAX 审核等级,既是满足客户准入的基础,更是控制合规成本、提升供应链竞争力的关键 —— 毕竟 “等级适配,合规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