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 率先发布了《实现 1.5°C气候目标的全球氢能贸易》系列报告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分别为“I:氢能载体技术回顾”以及“II:绿氢成本和潜力报告”,第一部分也即将发布。
第二部分:氢载体技术回顾
氢气可以通过管道或船舶进行长距离运输。本报告比较了通过管道运输氢气以及通过压缩氢气通过船舶运输的三种形式:氨、液态氢和液态有机氢载体(LOHC)的区别。重点考察的氢气的运输,而不是使用氢制成的商品的运输,报告提出氨既可以作为氢能载体,也可以直接用作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原料或燃料。但报告没有包括含碳载体(如甲醇或甲烷)等。
作为关注2050年1.5°C情景下全球氢能贸易系列报告的第二部分,该报告涵盖了为方便运输和储存而从气态氢到其他合适形式的转化过程,还包括运输过程中氢的使用,以及将氢能从载体重新转化为纯氢(如果需要)的过程。这一价值链的每一步都从技术经济的角度进行了审查,包括成本和效率,以及它们到本世纪中叶存在的潜在演变情况。三部报告共同涵盖了氢能与需求的整合情况,以评估到2050年全球氢能贸易的情景;不同情景和假设下、不同地区和时间范围内绿氢供应的成本和技术潜力。
第三部分:绿氢成本和潜力报告
氢能是净零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工业和长途运输等难以通过电气化实现脱碳的部门将发挥关键作用。
全球存在着巨大的绿氢潜力,这相当于2050 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的20倍以上。但是,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潜力还取决于可用的土地情况。
本报告将土地可用性作为函数,考虑了包括保护区、森林、湿地、城市中心、斜坡和水资源稀缺等禁区,估计了全球绿氢的生产潜力。这是一系列重点关注2050年1.5°C情景下的全球氢能贸易的报告的第三部分。
与化石燃料相比,绿氢在全球的部署因其更高的成本而提出了重大挑战。因此,本报告探讨了各种各样的时间范围和情景下的情况。在最乐观的情景下,到2050年一些最优地点的绿氢生产成本可能达到每公斤氢气0.65美元的水平,但在不太乐观的成本假设中,每公斤氢气的成本也会1.15美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