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利

局地协同视域下专利审查背景及现状

2023-06-02 20:02:36  来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1

专利是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专利审查是专利创造和保护的重要环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尚需提升专利审查效能、变革专利审查模式,适配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01、科学治理是优化专利审查管理机制的必然要求

央地协同是科学治理的有效路径。央地在政策上统一规划、统一步调,能够实现政策上下贯通,更易落地实施;同时地方根据自身发展特色和方向,制定配套知识产权政策以助推区域特色产业创新发展。

局地双维审查资源持续扩增。国家知识产权局已设立7家审查协作中心、62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35家知识产权快维中心(以下将保护中心和快维中心统称为“地方专利审查机构”),专利审查服务覆盖2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

机构协同是局地融合的现实选择。专利的高价值转化和高水平运用必须以专利的高质量创造为前提,专利审查是专利创造质量的关键保障,通过局地审查机构协同实现局地融合、切实优化专利审查管理机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02、模式迭代是适配产业创新保护差异需求的必然要求

产业创新保护需求差异明显。不同产业对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存在差异,不同地区由于其重点产业不同,对于专利审查周期的需求同样存在差异。

现有专利审查模式多样并存。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普通审查的基础上,先后开通特殊审查模式,主要包括优先审查、专利申请预审、延迟审查、专利审查高速公路(PPH)等审查模式。

国外审查创新模式值得借鉴。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特殊申请预警体系、会晤审查、超快审查、三轨制审查等创新审查模式,来促进中国专利审查模式的发展。

03、局地协同是实现非正常申请行为常态治理的必然要求

非正常申请行为治理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底,向地方通报4批次95.5万件非正常申请,前3批撤回率达90%,有效遏制了非正常申请的蔓延之势。

非正常申请行为产生根源复杂。现阶段我国专利变成部分申请主体评定职称、申报高新企业、实现科创板上市等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行为工具,严重浪费了国家专利审查资源。

局地协同是打击非正常申请行为的有效手段。非正常申请的产生实质上来源于地方申请主体基于非创新目的获取专利“证明”的行为。据此,需紧密联合局地专利审查机构,从而在源头上对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进行规制。

04、效能释放是地方专利审查机构高标准运行的必然要求

地方专利审查机构蓬勃发展。2022年地方专利审查机构共受理专利申请快速预审16万余件,已批准建设的地方专利审查机构全部运行后,预计每年将完成18~22万件专利申请审查。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专利审查机构建设。在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背景下,仍以高标准进行了地方专利审查机构的布局建设,组建的97家地方专利审查机构,共配备约2000名高素质专业人员,把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延伸到基层实处。

效能释放必将助推地方产业升级。充分释放地方专利审查机构效能,以创新主体提出的动态、发展的专业性业务需求为导向,以高水平运行来适配创新主体的发展增速,能够带动产业升级和营商环境的优化。

我国专利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存在创新主体多元化需求不能同时满足、多方互补不够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局地协同视域下专利审查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地方专利审查机构效能的充分释放夯实基础。

以上内容选自《中国发明与专利》2022年第7期 第44-49页:《局地协同视域下专利审查现状、问题分析及其重构对策研究》,单位: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者:程秀才 夏 丽 曹 坤 韩 月 陶永生 韩潇宁

注:以上内容部分数据已更新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