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是社会和企业的日常必需品,因此,关于它所产生排放的讨论越来越多,这并不奇怪。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制定了更严格的环境法规,汽车行业需要相应地调整其运营和供应链。
01、汽车工业的环境影响
公路运输占全球排放量的16%。此外,对SUV需求的增加导致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超过了过去十年中钢铁、水泥和铝生产的碳排放量总和。虽然电动汽车(EV)的转型是实现净零排放的一个积极举措,但据估计,到2040年,汽车排放的60%将来自材料生产,除非在此之前采取强有力的行动。
2021年至2050年期间,每年将有约35亿美元用于低排放车辆、电动充电和氢气燃料基础设施。
然而,2022年麦肯锡对汽车供应商的调查发现,虽然83%的供应商已经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目标,但只有7%的供应商真正实施了他们的碳排放计划。2022年的《汽车基准洞察报告》发现,30家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中有5家没有以气候为重点进行供应链管理。
02、为什么碳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监管机构对汽车行业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其实现交通低碳化。英国在2030年前禁止销售任何新的内燃机(ICE)汽车就是一个例子。这意味着该行业必须积极主动地采取气候行动。
▲来自整个汽车行业的利益相关者正在研究一种新方法,以提高范围3排放的透明度
随着对电动车的高度重视,需要关注用于制造电动车的材料。那些能够识别碳热点并减少其供应链中的碳排放的公司将在越来越多的可持续发展驱动的消费者中获得竞争优势。通过优先考虑供应链碳管理与政府法规的一致性,企业不仅能够走上实现其净零目标的轨道,而且还能创建弹性和具有成本效益的管理,以应对未来的政策变化和情况。
在过去的十年里,汽车行业获得了大约4000亿美元的投资来开发电动汽车--仅从2020年开始就有1000亿美元。为了在日益拥挤的市场中吸引投资者的兴趣,企业现在必须证明他们所生产的产品比竞争对手更具有可持续性。有一个强大的碳管理战略,并有透明的、无懈可击的排放数据作为支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洗绿索赔的机会。
03、解决范围3排放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麦肯锡估计,从2021年到2050年,每年将有大约35亿美元用于低排放汽车、电动充电和氢气燃料基础设施。因此,移动性规范的持续转变将逐渐颠覆整个汽车供应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不得不调整其碳管理战略。
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汽车企业必须解决其价值链中高层次材料中的范畴3排放问题,并制定科学的碳排放目标。到目前为止,只有45家汽车公司制定了这样的目标。一个好的开始是计算其范围3排放的基线,然后跟踪其每年的进展。这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合作,承诺实现碳中和、社会责任计划和可持续采购实践。
然而,核算汽车每个部件的碳影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可能做到完美,因为一辆现代汽车由超过3万个部件组成。因此,像特斯拉这样的一些汽车制造商正在通过采购自己的原材料和投资内部生产来削减其供应链中的环节。这也要求与碳管理专家合作,他们可以解构和理解企业的供应链,并建议减少碳排放和改善环境绩效的领域。
04、通往净零的道路
为了克服复杂的气候法规和汽车行业本身所带来的障碍,企业供应链内外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幸运的是,根据麦肯锡的计算,到2030年,97%的BEV物质排放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得到减少。根据麦肯锡研究,用绿色电力为生产过程提供动力,回收塑料部件和使用无碳电解法提取的铝,是一些最具成本效益的胜利。此外,通过将生产转移到具有低碳电网组合的地区,可以减少与电池有关的大约一半的排放。
制造商必须在其供应链中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帮助下,对其内部范围1和2以及范围3的活动中所包含的排放保持透明。此外,还必须教育和培训他们的员工、设计师、采购和供应链中的其他合作者,以帮助他们了解其决策的碳影响,以及将碳目标与已经建立的行业指标(如成本和性能)结合起来的重要性。企业可能还需要重建他们的团队和伙伴关系,以创建适合其碳管理战略的价值链,并使其供应链更加环保和经济高效。
核算汽车每个部件的碳影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程度。
一些汽车制造商已经展示了巨大的前景。例如,由宝马、丰田、大众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牵头的各汽车行业利益相关者已经联合发起了汽车碳透明度伙伴关系(Automotive Partnership for Carbon Transparency,A-PACT)。8月,A-PACT将发布一种方法,帮助企业计算汽车零部件在其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总排放量。沃尔沃支持的品牌Polestar计划在2030年前推出完全气候中立的汽车,使用SSAB公司的无化石钢材和海德鲁公司的零碳铝。丰田普锐斯的废旧电池正在为黄石国家公园的一个教育中心提供动力,其他几个制造商也效仿,让废旧电池获得第二次生命。
05、数据的重要性
运输和气候变化都将继续存在,并且是相互交织的。为了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正确的平衡,汽车行业需要高度重视尽量减少其供应链的排放。技术进步将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个很好的起点是与供应链伙伴合作,在碳管理顾问的额外支持下制定一个具体的计划,将数据置于净零业务决策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