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申报

2023年厦门市人才住房补贴保障政策盘点

2023-11-02 12:09:23  来源:项目申报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4

日前市工信局、市住房局发布通知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厦门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强化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企业住房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厦工信规〔2023〕4号)的部分条款予以修订,倍增计划企业综合贡献评估标准增加主营业务收入指标,进一步提高倍增计划企业政策获得感。

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企业住房

适用于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企业骨干员工。根据倍增计划企业综合贡献安排一定数量的保障性商品房房源指标,由倍增计划企业自行分配。企业贡献奖励标准为:

1上一年度工业产值或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且年增长速度达到5%以上(上一年度新投产企业无年增长速度要求,下同),安排30套房源指标;

2上一年度工业产值或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50亿元且年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安排20套房源指标;

3上一年度工业产值或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0亿元且年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安排10套房源指标;

4上一年度工业投资达到5亿元(含)以上,安排10套房源指标。

以上四个奖励标准不叠加享受。

除了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企业住房政策

目前我市还有哪些住房保障政策?

面向哪些人群?

需要哪些条件?

一起来看看!

一、市级政策

(一)高层次人才安居政策

A+(杰出人才)

人才住房

提供不高于200平方米免租10年的人才住房,在厦工作满10年、贡献突出的无偿获赠所租住房或领取1000万元

购房补贴

不选择人才住房的新引进来厦工作A+类人才,可直接选择1000万元购房补贴

A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人才住房

可申购最高150m²标准的人才住房

购房补贴

可申请最高200万元购房补贴

租房补贴(补贴周期最长5年,每年统一发放一次)

每人每月10000元

B(省级领军人才)

人才住房

可申购最高120m²标准的人才住房

购房补贴

可申请最高160万元购房补贴

租房补贴(补贴周期最长5年,每年统一发放一次)

每人每月8000元

C(市级领军人才)

人才住房

可申购最高100m²标准的人才住房

购房补贴

可申请最高130万元购房补贴

租房补贴(补贴周期最长5年,每年统一发放一次)

每人每月6000元

人才认定办法:A+(杰出人才)、A(国家级领军人才)、B(省级领军人才)、C(市级领军人才)类人才认定依据为《厦门市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标准》(按年度修订更新)。

人才身份确认及购(租)房补贴咨询:12333

人才住房配售咨询:968383

(二)骨干人才安居政策

经市人社部门认定符合条件的骨干人才可申购面积不高于95平方米的保障性商品房。

(三)高研发投入企业的骨干员工安居政策

对年度自主研发费用超过1000万元以上(含)的企业,授予:“厦门市+依托企业字号+核心研发方向+研发中心或创新中心”,依申请可给予2套保障性商品房房源指标,由企业自行分配,自主研发费用每增加500万元,依申请可给予增加1套保障性商品房房源指标,每年由市科技局确认并提供奖励企业名单及其奖励的房源指标数量,安排单独批次配售。

(四)软件企业员工安居政策

对在软件企业就职的人才,单身居民年满30周岁且取得本市户籍满3年的,可以按规定以个人名义申请购买保障性商品房。

(五)外商投资企业员工安居政策

年缴纳个人所得税达5万元及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员工,可以参照本市户籍人员条件在厦购买商品住宅。对企业承租市级或区级公共租赁住房用于保障本企业外地员工居住的,可按规定给予一定租金优惠。支持企业利用工业用地双控指标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将企业保障性租赁住房纳入各类优惠政策享受范围;支持企业引导符合条件的员工申请“大学生五折租房”住房保障,增强企业引才留才能力。

(六)新就业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租赁住房保障政策

1️⃣实物配租标准:原则上按不超过40平方米/人的面积标准,以实物配租房源项目市场评估租金五折配租给保障对象。房型以实际配租为准。

2️⃣租金补贴标准:各区(管委会)按照思明、湖里每人每年8000元,集美、海沧每人每年6000元,同安、翔安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发放租金补贴。

二、区级政策

(一)思明区

1️⃣高层次创新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在申报企业工作满3年(以缴纳社保时间为准),于2023年1月1日后在厦门市购买家庭首套商品房,房屋权属人为人才本人(本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在此前无任何厦门房产及房产交易记录),且人才本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未享受政府住房优惠政策的,可申请30万元购房补贴,分三年支付(每年10万元)。

2️⃣总部经济和重点产业人才。最高20万元购房补助或最长3年每月最高4000元的租房补贴。

3️⃣台湾青年人才在思明区创业就业安居保障。对在思明区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给予适当的个人租房补贴。按实际已支付的租房租金金额给予补贴,但每个月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2000元/月,申请期限累计最长不超过3年。

(二)湖里区

1️⃣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对市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或承接上级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的核心研发人才、重点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以及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可给予工作期间免费入住A+类人才公寓,对贡献特别突出的人才可给予每人最高200万元购房补贴或者每月最高1万元租房补贴,租房补贴时间最长5年。

2️⃣企业骨干人才和紧缺专业高校毕业生住房保障。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骨干人才、重大招商项目人才和紧缺专业高校毕业生可按相应层次免费入住租金价格为每月3500元、2500元、1500元三个类型的人才公寓,入住期限最长2年。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30周岁(含)以下、非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技师职业资格的青年技术骨干人才,按实际工作地给予每年5000元至8000元租房补贴,或按市场评估租金五折配租不超过每人40平方米面积标准的实物房源,保障时间最长5年。

3️⃣教育人才住房保障。对新引进的高层次教育人才(含教育名师和外省籍教育部直属公费优秀应届师范生),按相应层次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60万元、40万元及20万元安家补贴。对经厦门市教育局校园招聘录用的非厦门生源新教师按博士、硕士、本科生分别给予每月3000元、2500元、2000元安家补贴,厦门生源新教师给予每月1500元安家补贴,补贴时间最长5年。

4️⃣卫生人才住房保障。对区属、区管医疗机构新引进的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当年度按相应层次分别给予60万元、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安家补贴。对区属医疗机构新引进和培养的专科人才,给予每年最高3万元住房补贴,补贴时间最长5年。

5️⃣社工人才住房保障。对新认定的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给予20万元一次性安家补贴。对取得全国中级及以上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且在湖里区民办社工服务机构连续从事专职社会工作服务满4年的资深社会工作者,给予每年最高1.2万元住房补贴,补贴时间最长5年。

6️⃣台湾青年住房保障。对在湖里创业就业、年龄在18至45周岁且自行租房在湖里区的台湾青年,给予每月最高2000元租房补贴,补贴时间最长3年(就业人员2年、创业人员3年)。

7️⃣实习求职高校大学生住房保障。到湖里区实习的高校在校学生或到湖里区求职的高校应届毕业生,经申请可免费入住湖里区“雁来公寓”,入住时间最长一个星期。

8️⃣企业普通员工住房保障。支持企业委托社区承接员工租房服务,试点由社区集体股份有限公司承接企业招工和员工租房等劳动综合服务业务,挂牌“社区劳动综合服务基地”,给予启动扶持资金5万元,年度考核合格的每年给予3万元业务补贴。

(三)集美区

1️⃣高层次人才安居补贴。

高层次创业人才未在厦门自主购房且未享受厦门市人才住房政策的,可享受每月3000元的租房补贴,期限不超过5年。

2️⃣重点产业企业人才安居补贴

(1)租房补贴。重点产业企业人才可申请租房补贴,租金低于3000元/月的按实给予补贴;高于3000元/月,按3000元/月给予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2)购房补贴。重点产业企业人才于2017年1月31日后在厦门市自主购房,房屋权属人为人才本人(本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在此前无任何厦门房产及房产交易记录)的,可申请一次性购房补贴30万元,补贴分3年按照4:3:3的比例拨付。

3️⃣台湾青年在集美创业就业安居保障

(1)提供免费人才公寓。对入驻在集创业基地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可免费入住集美区政府安排的人才公寓。

(2)给予租房补贴。对入驻在集创业基地创业就业,没有入住免费人才公寓且在厦无房产及购房记录的台湾创业就业青年,按照租房产生的实际费用给予租房补贴,最高不超过2000元/月。

(四)海沧区

1️⃣区重点企业人才在海沧区购(租)商品房的,可按以下标准予以补贴。

(1)A档人才:年薪70万元(含本数)以上的企业人才,可申请购房补贴80万元或租房补贴每月3000元;

(2)B档人才:年薪50万元(含本数)以上不到70万元,或具有博士且高级职称的企业人才,可申请购房补贴65万元或租房补贴每月2500元;

(3)C档人才:年薪30万元(含本数)以上不到50万元,或具有博士、高级职称、高级技师的企业人才,可申请购房补贴45万元或租房补贴每月1500元;

(4)D档人才:在企业服务满1年的,具有本科且中级职称、硕士、技师的企业人才,可申请租房补贴每月800元。

购房补贴分5年发放,A档人才首次发放30万元,B档人才首次发放25万元,C档人才首次发放15万元,余额自次年起4年内,每年平均发放。租房补贴最长补贴5年,每年发放一次。

(5)海沧区企业人才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须在厦门无任何房产,且未享受市级人才住房优惠政策,可入住青年人才公寓。租金按照市场价由承租人向公寓运营单位支付,按第一年优惠67.5%,第二年优惠57.75%,第三年优惠51.25%的标准直接给予减免。

2️⃣台湾青年在海沧区创业就业安居保障

(1)给予新引进台湾人才租房补贴。新引进台湾人才租住在海沧区且本人及其配偶在厦门无房产的,按实际支付的租房租金给予补贴,其中第一年最高不超过2000元/月,第二年最高不超过1500元/月,第三年最高不超过1000元/月。申请期限累计最长不超过3年。

(2)给予新引进台湾优秀人才购房补贴。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台湾人才根据《海沧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住房保障的实施办法》(厦海委办﹝2021﹞9号)申请购房补贴。新引进台湾优秀人才如在海沧购买住宅商品房,给予购房补贴15万元、分3年发放(每年5万元),每位新引进台湾优秀人才只能申请一次购房补贴。享受租房补贴后再申请购房补贴的,购房补贴总额应扣除已发放租房补贴总额。

(3)为台湾青年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台湾人才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商品房。对符合条件的台湾青年人才,可按照《海沧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住房保障的实施办法》(厦海委办﹝2021﹞9号),申请入住青年人才公寓。

(五)同安区

1️⃣新引进的高校毕业生、高层次管理人才或技术骨干可申请住房租金补贴。

✔第一层次人才按实际住房租金每人每月不超过2000元给予补贴;第二层次人才按实际住房租金每人每月不超过1500元给予补贴;第三层次人才按实际住房租金每人每月不超过1000元给予补贴;第四层次人才按实际住房租金每人每月不超过300元给予补贴。

重点引进人才住房租金补贴发放期限为五年,以首次在同安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缴交社保时间为准。

2️⃣高层次人才住房支持

在人才自主购房或厦门市政府有关人才住房政策落实前,1年内可申请免费居住100m²左右区管公寓,按人才等次给予相应优先权;引进人才自租公寓的,享受租房补贴,根据人才等次相应确定补贴标准,最高月补贴金额不超过2500元。高层次人才在厦无住房选择。在同安区购房的,根据人才的层次按市国土房管局发布的市场指导价最高不超过60%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补贴金额不超过60万元;选择在厦门其他区购房的,按市国土房管局发布的市场指导价最高不超过50%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补贴金额不超过50万元。

(六)翔安区

1️⃣高校毕业生租房补贴

高校毕业生租房补贴。2017年1月1日以后初次到工商注册地在翔安的企业工作,符合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且社保连续缴满半年的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父母、配偶)在厦无自有住房的全日制重点高校毕业生和归国留学人员(取得《厦门市留学人员身份认定书》及《留学人员工作证》)可享受租房补贴或申请免费入住区级公共租赁住房,以上两种方式二选一,一次性享受不超过五年。租房补贴标准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000元/月(年龄不超过40周岁);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00元/月(年龄不超过35周岁);“985”、“211”工程高校(不含所属独立学院)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1000元/月(年龄不超过30周岁)。

2️⃣重点产业人才安居政策

(1)租房补贴。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在厦无住房或可享受的人才住房尚未落实前,自行租房的给予不超过3万元/年的实际租房补贴。

(2)购房补贴。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在厦无其他房产,本细则出台后首次在翔购房并实际居住的,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10万元,分2年等额拨付。

(七)火炬高新区

在高新区就业或创业的人才,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入住火炬嘉福人才公寓,享受第1年、第2年市场评估价6折,第3年市场评估价8折租金优惠。

(八)厦门自贸片区

1️⃣租房补贴

(1)高层次人才。新引进或培育的高层次人才,在厦未购房,且未享受市级及其他区住房优惠政策前,参照每年度《厦门市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标准》A+、A、B、C类人才认定标准,5年内可按A+、A类人才每月5000元、B类人才每月4000元、C类人才每月3000元的标准给予临时租房补贴。

(2)高校毕业生。给予初次来厦就业或自主创业、并首次在厦参加各项社会保险且连续三个月正常缴费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双一流”及世界排名最新前200名大学高校本科毕业生、其他经认定在自贸区重点产业及重点平台企业工作的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分别按三年内每月1200元、1000元、800元、300元标准给予临时性租房补贴。

2️⃣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居住用房租金补贴

鼓励符合条件的台湾青年,按规定租住公共租赁住房和人才公寓,对入驻创业基地自行租房的台湾青年,按市级政策给予3年内,最高2000元/月租房补贴。对在税收收益归属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的企业就业的台湾青年,给予一年内1000元/月租房补贴。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