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发布了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度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课题研究的通知。其中提到,本批课题共发布25个研究选题,拟从质量、人才、环境、创新四个维度的25个方向展开行业画像,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我国专利代理质量现状和问题对策。
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度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课题研究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专利代理质量直接影响到专利的价值实现和企业的创新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科技创新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专利代理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需集人才之智,聚行业之力,探发展之路,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促进专利代理行业政策的完善,助力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协会根据《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试行)》,聚焦专利代理质量提升,深入了解行业现状,开展课题研究。诚盼业内有志之士揭榜挂帅,踊跃报名!有关课题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类课题申报和立项评审工作均按照协会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和申报指南(附件1)有关要求进行。
二、申报单位根据研究课题选题清单(附件2)自主选择具体的研究课题。一经申报,原则上不得更改。鼓励大家根据选题的研究重点联合申报,但须确定1家牵头单位和负责人,发动不同规模、地域的代理机构、创新主体及科研院所人员共同参与,保障课题研究质量。
三、各申报单位的课题负责人须满足申报指南中的具体要求,同等条件下,将优先选择所在单位为协会会员单位的课题责任人。协会提供相关数据资源及有关保障措施。
四、申报单位须认真准备课题申报书(附件3)及相关证明材料,将加盖单位公章后的申报书电子文档(PDF格式)及相关证明材料电子件发送至联系邮箱international@acpaa.net。申报材料截止日期为2024年4月20日,以邮箱收到时间为准,逾期不再受理。
五、协会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后,组织专家评审组进行集中审议,择优确定拟立项课题。
六、课题验收合格后,将为课题组成员颁发结题证书,并根据研究成果遴选一批优秀课题汇编成册,统一报送至相关部门。优秀课题负责人将获得推荐参加省部级课题项目的资格,优秀课题成员组将纳入协会人才库,优先提供会员服务。
特此通知。
附件:1.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研究课题申报指南2.研究课题清单3.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研究课题申报书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2024年4月4日
联系人:高钰杰 杨献智联系电话:010—62089423、010-62089414电子信箱:international@ acpaa.net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梁桥斜街11号中国专利大厦10层邮政编码:100044
附件1: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课题研究申报指南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在专利代理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聚焦专利代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产权理论研究体系建设,不断推出具有学术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着力推进专利代理领域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为我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提供有力支撑。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单位
1. 申报单位包括协会各委员会、获得依法注册登记的单位或有实体的全国性机构或其分支机构。原则上不接受个人直接申报。
2. 为保证课题工作成效,申报单位需具有相关研究基础。鼓励各单位联合申报,但须确定1家牵头单位。
3. 申报单位以往承担的代理师协会学术研究课题无不良信用记录。
(二)课题组组成
1. 课题组由课题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组成。每项课题的负责人不超过2人,研究团队原则上不超过10人(含负责人)。同一负责人仅可负责1项课题。
2. 课题负责人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取得副高级(含)以上职称(职务)。(2)所代理案件曾在5年内获中国专利奖或省级专利奖。(3)10年以上专利代理执业经验。(4)主持或参与过省部级、市级、协会或大型企业的相关课题。(5)在业内知名度和认可度较高的期刊上发表过论文。(6)5年以上专利代理执业经验,并有诉讼代理人资格、取得中级职称或在单位中担任管理职位等条件之一。(7)在承担相应课题方面,有独特优势并能提供书面证明等资料。此外,课题负责人还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能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3. 课题负责人以往承担的代理师协会学术研究课题无不良信用记录。
4. 组长合理确定研究团队成员。根据研究课题需要,挑选在不同机构、法院、政府机关、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从业背景的人员组建研究团队。
(三)申报材料
申报单位应根据课题申报要求,提交以下申报材料:
1. 课题申报书。2. 课题负责人资格证明复印件。3. 其他申报单位需要提交的材料。
三、课题管理
(一)课题研究重点
本批课题共发布25个研究选题,拟从质量、人才、环境、创新四个维度的25个方向展开行业画像,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我国专利代理质量现状和问题对策。了解社会需求,围绕主题,发散思考,讨论影响专利代理质量的关键要素。借鉴相关经验,聚焦质量,深入分析,摸索表征专利代理质量的核心指标。解析产业链条,针对业务环节,集思广益,研究提升专利代理质量的有效途径。考察行业生态,关注环境,开放建言,规划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保障。
申请人可自行确定研究角度、方法和侧重点,并据实填写《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研究课题申报书》。
(二)课题过程管理
协会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后,组织专家评审组进行集中审议,择优确定拟立项课题。课题负责人一般于立项后一个月内将开题情况书面报告协会,协会一般将在立项3个月后对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开展中期检查。课题负责人需按要求提交结题评审材料,按时参加结题评审,并根据评审专家组的意见对课题报告进行修改或完善。
(三)课题成果要求
1. 研究内容具有学术性、前沿性、创新性、思想性,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够对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思路清晰,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对策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研究成果应为尚未发表的原创作品,不存在抄袭等侵犯他人著作权等情况。
3. 课题研究期限为6个月。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1份(不少于30000字)、简版报告1份(8000-10000字),专报1份(3000-5000字)。如有特殊情况或另行规定,需按照有关要求执行。以上成果均须提交相关原始材料和数据至协会。
附件2:
研究课题清单
一、质量方面
1.人均专利代理时间投入与专利申请文件质量合理平衡关系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代理质量,重点针对专利代理行业存在的“投入时间不够”“技术描述的严谨性不够”和“权利要求合理性不够”等问题,开展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举措研究。比如,部分代理机构人均代理量偏高,单件代理投入时间明显不够;技术术语不准确,说明书篇幅较短;权利要求保护范围过宽或过窄等问题。通过深入探讨适合的人均专利代理时间投入、合格说明书撰写质量、合理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等,系统研究质量和效率合理平衡对专利授权、确权、维权以及转化运用等方面的影响,提出我国专利代理质量提升措施。
2.非正常专利申请中的专利代理影响因素和解决机制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代理质量,开展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专利申请代理问题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举措研究。通过研究影响专利代理质量的政策因素和改善举措,促进专利代理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有效遏制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低质量或非正常专利申请。摸清现状、找准症结,以专利代理的视角从创新源头、机构自身、协会引导、政府推动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系统发力、精准施策。
3.专利代理在高价值专利形成、评估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代理质量,开展专利申请时机是否恰当、专利检索、撰写、答复、复审无效、诉讼及转化质量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举措研究。研究如何通过专利代理助力创新主体获得高价值专利;如何将专利代理业务从前端专利撰写和授权向后端专利运用和诉讼延伸;如何将专利业务由成本中心变成盈利中心,将专利代理服务变成能够为创新主体带来无形资产增值的服务。并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专利质量水平现状,借鉴国内外相关行业服务质量评价经验,研究如何通过专利质量的分级分类更方便地助力专利转化运用。
4.专利代理质量科学表征方法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代理质量,开展专利代理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征指标分析及提升办法研究。深度剖析背后原因和问题根源,通过“把脉问诊”,明确“症结”所在,确定专利代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和表征指标。对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的专利代理质量现状和改进提升措施进行研究,结合表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国内律师、注册会计师等相关行业服务质量改进提升措施进行调研,横向借鉴相关经验举措,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我国专利代理质量的可行性措施。
5.专利代理源头质量控制机制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代理质量,开展专利代理源头质量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举措研究。研究如何提高专利代理师高质量代理意识和能力,打造代理师工匠精神,提升申请前进行准确全面检索和竞争对手研发态势分析的能力和意愿等举措。研究激活刚需抑制低端、助力创新主体技术研发、服务好国家重大专项等举措,严把专利申请源头质量。
二、人才方面
6.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专利代理师能力图谱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行业人才,开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专利代理师代理水平及执业信息画像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彻底摸清行业人才现状提供了可能。通过研究如何从技术领域、执业年限、沟通能力、检索能力、专利撰写能力、答复审查意见能力、无效诉讼能力、国际业务能力等多个维度绘制代理师能力图谱,为建立创新主体与代理机构和代理师精准匹配对接平台提供有力支撑。
7.专利代理行业人才能力与保护创新高需求适配性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行业人才,开展专利代理行业人才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举措研究。摸清创新主体对保护创新的要求,重点研究以质量为导向的专利服务标准,如何通过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夯实基础人才能力,提供匹配创新主体高要求的综合代理服务供给,助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并通过重点研究如何建立专利转化运用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如何依靠创新吸纳人才、如何开展新业态知识更新培训、如何精准对接高质量发展需求等举措,促进专利代理行业人才能力匹配保护创新高需求。
8.专利代理行业人才招聘现状应对举措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行业人才,重点针对行业高端人才不足、新生力量不足、代理师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降低等问题,开展专利代理行业人才招聘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举措研究。系统研究代理人才队伍科学建设、资格与职称联动机制,如何完善行业人才招聘平台,吸引优秀人才入行。研究构建以质量为导向的代理师收入模式、构建执业等级制度、代理师按级分工、提高代理师准入机制、打造行业品牌吸引高端人才等举措。
9.提高专利代理机构诉讼业务能力机制保障的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行业人才,摸清专利代理机构在专利诉讼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开展专利代理行业如何提升诉讼业务能力的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完善行业内部的学习机制,加强基础诉讼业务学习;如何通过后端专利维权诉讼典型案例的经验总结来反思前端专利代理工作;如何建立与司法部门的交流机制,提升专利代理师的诉讼能力,提高代理师队伍在司法活动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10.涉外专利纠纷高端法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行业人才,开展涉外专利纠纷高端法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摸清行业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培养路径和经验。研究如何打造一支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又具备海外专利诉讼实战经验的综合型法律人才队伍。
11.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审查业务相关部门政策业务交流机制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行业人才,摸清专利代理机构在答复审查意见和专利复审无效工作中存在的明显不足,开展专利代理行业与专利审查业务相关部门(含审查业务管理、复审无效审查部门)业务交流途径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举措研究。研究如何通过深入理解专利审查业务相关部门最新政策提升专利代理师的业务能力的措施。并研究如何建立专利代理行业对专利审查业务相关部门建言献策的有效途径,为审查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12.专利代理机构全链条服务能力提升的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行业人才,开展专利代理行业全链条业务服务能力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举措研究。研究如何拓展专利代理机构服务领域,积极参与前端创新主体研发,大力向后端专利运用和诉讼延伸,助力创新主体将专利投入由成本变为投资,形成业务闭环。研究如何通过提升专利代理机构的质量意识、管理能力、信息化水平,来拓展服务领域和范围;研究如何提高代理行业的检索分析、技术挖掘、专利导航、质押融资、转化运用、无效诉讼等全链条服务能力,满足创新主体多样化需求。
三、环境方面
13.专利代理行业科学定价机制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行业生态,重点针对专利代理行业存在的“定价科学性不够”、低价中标现象严重、价格导向引发质量问题、代理收费低导致行业人才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开展专利代理服务集采招标机制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举措研究。调查国内外专利代理行业收费模式和标准,比较分析包干制计件收费模式和按小时计费模式的适用范围及利弊。摸清专利代理集采招标低价中标问题,研究如何提升创新主体对行业的认识,将专利代理服务由普通商品转变为能带来无形资产价值的专业性技术服务的举措。通过研究坚持质量导向、倡导良性竞争、抵制低价招标、提升行业层次等措施,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建立科学定价机制。
14.专利代理机构当前经营压力成因和纾解策略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行业生态,重点针对营商环境、代理秩序、服务水平、生存策略等造成的低价竞争问题,开展专利代理行业经营压力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举措研究。通过研究分梯度培育代理机构,倡导头部代理机构打造行业品牌,引领行业发展,提供成功经验和人才输出,带动弱势代理机构全面发展等措施,纾解专利代理机构经营压力。
15.专利代理行业恶性低价竞争环境改善举措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行业生态,开展专利代理行业恶性低价竞争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举措研究。深入研究专利代理恶性低价竞争现象的根源和解决措施,引导行业摆脱低价竞争恶性循环。通过研究市场环境改善、机构间良性竞争合作、协会正向引导等举措,抑制专利代理行业恶性低价竞争。
16.专利代理行业对政策环境保障需求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行业生态,开展专利代理行业政策环境生态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举措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现场走访、座谈调研、重点访谈等多种方式开展调查研究,调查专利代理机构对创新主体、专利审查部门及地方行政部门等的需求,征集各类创新主体、专利审查部门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专利代理机构的要求。全面、充分、深入调查不同群体、不同视角对专利代理现状反馈及意见建议。从高质量创造和保护、行业标准、服务创新等方面,研究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7.专利代理机构与创新主体业务协同机制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行业生态,开展专利代理行业与创新主体业务协同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举措研究。研究不同规模机构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摸清大机构做强提供全链条服务中存在的不足,调研小机构做精提供伴随式服务中存在的诉求。研究如何通过发掘典型优质服务案例,引导行业注重质量,树立精品意识,提升行业层次。研究如何通过加强行业培训,针对企业需求,聚焦服务领域,掌握技术语言,完善融合代理机构和企业专利管理流程,推动代理机构成为创新主体的战略伙伴。让创新主体充分了解专利代理各环节作业价值和作用。
18.我国专利代理行业与国内外相关行业收入差异性分析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行业生态,针对全链条专利代理服务,开展专利代理行业收入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举措研究。研究分析我国专利代理行业与国内外相关行业收入差异,分析该差异是否合理,并就不合理的差异性根源进行深度解析,并对该问题及促进行业内外形成专利代理价格共识提出举措建议。
19.各级政府、行业组织等相关政策对专利代理行业发展影响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行业生态,开展各级政府、行业组织等出台的相关专利政策对专利代理行业发展影响研究。研究如何加强与行政机关协同,提升行业影响力,健全自律制度,营造风清气正氛围。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促进专利代理行业政策的完善,助力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20.国内外专利代理行业及相关专业性服务行业整体现状比较分析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行业生态,开展我国专利代理行业与国外专利代理行业及国内律师、会计师等相关专业性服务行业整体现状比较分析研究。通过对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的专利代理行业现状进行研究,并对国内相关服务行业现状进行调研,比较分析我国专利代理行业现状,为如何推动我国专利代理服务水平对接国际标准提供建议。研究如何通过借鉴国外专利代理师以及国内会计师、律师、商标代理人等相关行业质量管理办法、评价指标、提升手段、政策措施等有益经验,提出提升我国专利代理质量的建议措施。
四、创新方面
21.与创新主体保护需求相匹配的专利代理机构和代理师数量及机构内部管理规范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需求导向,聚焦服务创新,重点针对专利代理行业存在的行业自身创新发展滞后、匹配创新主体需求不足、技术和服务脱节问题等,开展与专利事业发展相匹配、能够形成行业良性竞争的合理专利代理行业规模及机构内部管理规范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举措研究。研究推动行业服务标准化、助力创新主体技术研发、激发专利代理机构创新活力、形成行业创新发展良性循环等措施,促进代理机构服务能力与创新主体需求相匹配。
22.人工智能发展对专利代理行业影响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需求导向,聚焦服务创新,开展专利代理行业使用人工智能(AI)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含政策环境)及未来应用趋势研究。调查分析国内外相关技术服务业使用人工智能现状,研究使用人工智能在专利代理工作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可能对行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就相关工作提出举措建议。
23.专利代理机构在专利转化运用中承担的角色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需求导向,聚焦服务创新,开展专利转化运用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举措研究。研究专利代理质量对转化运用的推动作用,总结相关典型案例和数据。以专利转化运用专项工作为契机,摸清并公开代理机构服务全链条的具体能力,并就代理机构如何拓宽业务领域提出意见建议。
24.专利代理机构在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需求导向,聚焦服务创新,开展专利代理机构如何服务创新、提升新质生产力研究。在技术转型升级背景下,如何推动专利代理行业深度融合知识产权全链条,提升行业能力和水平,助力创新驱动,服务好提供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主体。研究如何为优质机构搭建助力创新主体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平台,保护好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
25.专利代理机构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海外业务能力拓展研究
内容提要:坚持需求导向,聚焦服务创新,开展中国专利代理机构在“一带一路”国家专利代理服务“走出去”业务发展现状调查(含贯标、导航等中国特色专利代理服务)、国情政策环境和合作模式研究、困难难点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举措研究。开展“一带一路”国家相互代理专利案件情况调查,就如何在“一带一路”国家拓展代理业务提出举措。研究培养海外诉讼应对等高端代理人才,对标国际,积极布局国外市场。
附件3: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研究课题申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