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发布《2024年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发展报告》,2024年浙江立足数字经济大省良好基础,全面深化数据知识产权改革国家试点,实现制度构建、培育登记、转化运用、保护体系、生态建设等全面突破提升,改革先行优势不断放大,创新制度功能不断彰显。
一、数据知识产权创新活力日益迸发
1、登记申请积极踊跃
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和保障数据创新的制度功能不断增强,数据创新主体登记申请意愿和区域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吸引力明显增强。2024年,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新增注册用户1191家,同比增长58.8%,其中省外企业78家,同比增长10倍。
2024年1-12月,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共受理登记申请27179件,同比增长194.5%,申请企业家数1526家,同比增长89.56%。
申请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的产业覆盖农、林、牧、渔业等所有20个行业门类,排名靠前的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33.42%),批发和零售业(占22.97%),制造业(占15.1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6.64%),农、林、牧、渔业(占5.97%)。
省内11个设区市中,杭州市、台州市、温州市申请量靠前,约占全省60%,金华市、杭州市、舟山市增幅均超过380%。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等地企业在浙申请数量较多。
2、登记质效持续提升
设立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中心,完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审查指南,迭代优化登记平台65次,接入存证公证平台13家。
组建覆盖11个设区市的数据知识产权专业审查员队伍69人,创新推出数据知识产权培育、登记集中服务,平均初审时限压减至8个工作日。
累计登记保护数据权益2.08万亿条,其中,数据规模为500条及以上的有13193件,占登记总量的77.61%;数据规模500条以下的较2023年下降55%。定期更新(更新频次为每日更新、每周更新、每月更新、每季度更新、每半年更新、每年更新)的数据知识产权数量为11674件,占比68.67%。
数据知识产权应用场景覆盖金融、医疗、制造、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其中信息技术、商业数据、科学实验、智慧农业等行业登记数量靠前,合计占比80.1%。算法、处理规则作为数据创新的重要方式,成为数据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力,涵盖从人工标注、数据清洗到神经网络、强化学习等算法规则创新。
登记主体运用数据知识产权意向明确,登记主体明确有交易许可、增信融资、其他运用数量分别为10754件、2240件、3836件,分别占登记总量的63.26%、13.18%、22.57%。
二、数据知识产权赋能发展日益突出
聚焦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提升数据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推动数据流通活起来、数据动能强起来。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有1148件数据知识产权实现运用,金额65.68亿元,户均企业获益338.4万元。
1、打造一体化运营枢纽平台
上线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平台“数知通”(www.zjdip.cn),建立“运用意向精准推送、服务资源及时对接、转化通道个性定制”运营机制,打通政府部门间重大业务平台6个,接入省内外市场化平台20个。截至2024年底,“数知通”平台累计入驻各类数商、服务机构131家,发布运营服务产品160个,企业通过“数知通”实现运用金额26.19亿元。
2、推出数据知识产权专项金融产品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联合推出“数据知识产权贷”专项增信融资产品,遴选工、农、中、建等首批试点银行15家,打通“浙里金融”服务平台,374件数据知识产权实现增信融资605934.5万元。
3、促进数据知识产权交易流通
“数知通”平台与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杭州数据交易所、杭州市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宁波市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等交易平台打通,服务登记主体推送交易许可意向信息2924件,创新“先使用后付费”方式,促成数据知识产权交易许可685件、金额39072.76万元。
4、推动数据知识产权保险服务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保险公司推出数据知识产权保险产品,保险服务覆盖33家企业、86件数据知识产权,保险金额743.75万元。
5、支持数据知识产权资产入表
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作为数据资产产权登记主要方式,支持企事业单位运用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开展数据资产财务登记,共有6家企业、6件数据知识产权完成数据资产入表,金额974.29万元。
6、探索数据知识产权联盟共享
阿里巴巴本地生活集团、淘天集团、之江实验室、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浙江方圆检测集团、浙江金汇资产管理经营有限公司、浙江君锐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联合组建成立人工智能大模型数据知识产权联盟,探索数据知识产权联盟内许可共享。舟山海洋大数据知识产权联盟数据知识产权共享池数量从28件增加至54件。
三、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日益完善
1、强化行政司法协同
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与省公安厅联合设立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警企合作基地,靠前指导企业加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运用行为固证上链,并与省法院“法护知产”、省检察院“知产检察e站”等重大应用直连打通,实现数据知识产权信息在线调用、证据互认、信息共享。
2、加强重点领域保护
完善网络数据交易保护规则,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依据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依法对侵害数据权益行为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舟山市人大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工作的决定》,对海洋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作出专章规定。德清县制定实施《地理信息产业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团体标准。义乌市市场监管局、义乌市人民法院联合出台《义乌市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试行)》。
3、守牢数据安全合规底线
聚焦数据安全合规,优化申请承诺制,迭代数据敏感词甄别、相似性比对技术,强化公示公告信息披露,细化数据来源等实质性缺陷审查。联动“中国(温州)数安港”安全合规模式,探索数据知识产权、数据安全合规同步审查机制。
四、数据知识产权生态加速形成
构建“企业登记有意愿、评估定价有标准、转化运用有通道、价值实现有场景、权益维护有保障”的数据知识产权有机生态,“中国数谷”“中国(温州)数安港”两个省级数据知识产权生态试验区启动建设。
1、构建开放统一大市场
联合22个省(区、市)知识产权部门举办数据知识产权生态建设专场活动,成立全国首个数据知识产权标准创新联合体,开放接入科学数据总中心、阿里云、钉钉、上海数据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等头部平台载体,放大“平台+平台”叠加效应,共建共推数据知识产权市场生态。
2、壮大专业服务力量
全省88家数据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运用和保护服务11065件,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总量的65%。杭州信与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浙知交(杭州)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知管家知识产权运营(绍兴)有限公司、杭州链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拱墅区法在民商事纠纷调解中心等21家服务机构获评2023年度数据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服务绩效评价优秀等次,链城数科、趣链科技入选首批成长型浙江数商。
3、宣传培训力度加大
举办“知识产权兴企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数据知识产权专题宣讲培训活动20余场,《数据知识产权改革的浙江探索与实践》登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公益大讲坛,亮相未来数商大会、数据安全发展大会、智慧中国年会等重大活动,受众超20万人次。央视新闻频道、人民日报、新华社、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相继宣传报道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浙江实践,“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成功发布。
4、对外交流不断拓展
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作为唯一地方代表在最高人民法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办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研讨会上交流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浙江经验。数据知识产权相继登录“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全球数字经济论坛”“世界浙商大会”等国际化重大会议活动,数据知识产权浙江故事、中国方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