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

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汇总!这些政策挺你!

2023-10-05 18:40:50  来源:小微企业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12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不管是降低经营成本,还是支持融资扩张,或是鼓励吸纳就业,@全国中小微企业,这些政策挺你!

中小微企业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市场主体,顾名思义,中小微即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企业,包括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我国对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是通过对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具体行业特点认定。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认定标准,涉及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

建议根据公司所属行业来判定,如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再如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而税收上所说的小微企业,须符合三个标准:一是资产总额,工业企业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二是从业人数,工业企业不超过100人,其他企业不超过80人;三是税收指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

政策在行动

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主要是从资金补贴、贷款融资、税收政策、权益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减轻中小微企业的社会负担,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以下几条支持力度真的很大:

01、资金补贴支持

吸纳困难人员就业的可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对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在职职工总数20人以下(含20人)的小微型企业,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02、融资促进支持

北京证券交易所实行“专人对接、即报即审”机制,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进程;发挥相关基金的政策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一链一策一批”,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制定专门授信方案

03、金融贷款支持

用好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中长期贷款,推广随借随还贷款模式。

04、公共服务支持

高校毕业生到小微型企业就业的,其档案可由当地市、县一级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保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管理指导技能培训市场开拓标准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免费服务。

05、市场优化支持

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参与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政策将延续到2023年底;落实扩大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消费以及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下乡等促消费政策措施。

06、法律制度支持

严格执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逾期未支付中小微企业账款信息披露制度;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

07、税收优惠支持

延续和优化实施部分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

向上滑动阅览

2023年底前,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增值税,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分别实施5%、10%增值税加计抵减;

减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部分所得税政策、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将延续实施至2024年底;

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将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

减半征收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将延续实施至2027年底。

降本增效是关键

市场每一天都在变,劳动争议、合同纠纷、账款拖欠、股权矛盾、知产侵权等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设立、运营、终止的整个过程,任何一点法律隐患,都有可能让企业提前退出赛道。特别是有些中小微企业,一味专注经营,不够重视法律顾问的作用,全凭个人经验处理事务,耗时力、不专业、不持久,遗留风险高,随便盖个章可能钱就打水漂了。

等到风险发生,再来挽回损失就亏大了!法律的真实含义是财富,对企业人来说,如何更直观防控法律影响及风险,如何在实务工作中运用法律规则维权,如何处理日常误区尤为重要。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对外经营、融资借贷等活动,有些法律问题,一定要提前了解,更多问题,如追讨欠款、约定违约责任,可以咨询专业法务,防患于未然。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