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私人账户收款避税的现象不容忽视。2023年2月,税务局对此进行了大力度的稽查,纷纷亮出行动。在此背景下,企业经营者对问题应有所警惕,任何偷税漏税都会被发现。于是,有很多读者会好奇:究竟什么是私人账户?私人账户是用个人名义开的银行账户,一般用于存放私人资金和非公司收入,通常是财务人员或公司高管的私人账户,也有一些企业因为管理不善或是想要隐瞒财务情况,选择使用私人账户进行收款。而随着税务的加强,私人账户收款行为严重受到审查。
在税务局的稽查过程中,很多企业都遇到了苛刻的审查和处罚,例如罚款、补缴滞纳金等。举报顺藤摸瓜是其中的重点,税务局能够清楚地查看企业的账户情况,有些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仍能在这个环境中如此傲然独立,则会面临更加严格的查询。税务局还会根据水电的使用量进行调查,如果低于平均值,就会引起严重关注。每一笔私人账户收款的记录,税务局都可以轻易地查阅,并判断其是否合规。
中国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中国境内的企业(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外),就其来源于境内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税。
国营企业所得税是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并直接调节企业利益的一个关键性税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对国有企业不征所得税,而实行国有企业上交利润的制度。
一、注意!小型微利企业优惠变了,2.5%→5%!
大家注意:2023年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100万部分,没有2.5%的优惠了!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号明确:小型微利企业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实际税负率从原来的2.5%变成了5%。
公告内容很简单,主要就是明确了两件事:
1、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100万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缴纳所得税。即:2023年-2024年,小型微利企业,不再区分不超100万,和100万至300万部分,实际税负率统一成为了5%。
注:100万至300万的优惠政策,见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13号文件。
2、个体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100万部分,2023年至2024年,继续在现行优惠基础上,减半征收个税。这个政策是延续,跟2022年没有什么变化。
另外,小型微利企业的判定标准没有变化,还是335:从事非限制、禁止行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300万,从业人数不超300人,以及资产总额不超5000万。
这个政策打了很多人的脸,包括我,都以为之前会议上是说2023年小型微利企业不超100万部分延续2.5%,然而现实并不是,大家可别弄错了:2023年小型微利企业都是按25%*20%=5%的实际税负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了。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统一提高至100%!
除了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户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之外,财政部、税务总局还发文明确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残保金减免优惠政策。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7号,自2023年1月起,研发加计扣除比例统一提高至100%。
其中,研发活动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加计100%税前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200%税前摊销。
三、残保金免征、减征优惠延续至2027年!
根据财政部公告2023年第8号,残保金减免优惠延期至2027年。具体政策为财政部公告2019年第98号的延续:
1、在职职工不超30人的企业,继续暂免征收残保金。
2、分档减缴政策: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1%及以上,减按50%缴纳残保金;安排残疾人比例在1%以下的,减按90%缴纳残保金。
四、减半征收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用地土地税政策,延续实施到2027年底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5号,这类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继续减半征收。详情如下:
五、煤炭零进口暂定税率优惠延续至年底
自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继续对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
总之,之前一些尚未明确的优惠政策,现在基本都明确了。再说一遍:变化比较大的是小型微利企业不超100万部分所得税优惠,由2.5%提高到了5%,大家不要搞错了。
什么情况下公转私是合法的呢?至少有以下8种情况,可以放心的公转私。
1.用公司账户的钱给员工发工资,打入员工个人的私人账户里,公司已经为员工依法代扣代缴了个税。
2.个人独资企业,定期将扣除费用、交完个税的经营利润,从企业公账转到个人独资企业负责人的私人账户中。
3.将员工的报销款项,通过公司账户的钱转到员工个人账户,将公司账户的钱转到员工个人账户作为备用金,事情办完了,实报实销、多退少补。
4.将分红款从公司账户转给股东个人账户,这笔钱已经缴纳了20%的股息红利个税。
5.公司请A自然人提供劳务,A开具发票过来,公司向A个人账户付款,该笔款项已经代扣代缴了劳务报酬对应的个税。
6.公司从A自然人处购买了一批货物,A从税务局代开了发票给公司,公司将款项付给A的私人账户。
7.公司将偿还此前借股东的钱,将钱转入股东的私人账户。
8.公司向A自然人支付违约金、赔偿金,将款项从公司账户转到A自然人的私人卡中。
财税政策出台的很频繁,税务现在真的是越来越规范,这些现象毫无疑问是向大家发出一个信号,未来一定会对各个企业的要求更加严格。今天起,这样避税=严查
一、现金方式发放工资
有些公司以现金方式发放工资,而不使用银行代发。随着支付管理制度的发展,国家大力推行非现金结算,全面推行银行代发工资模式,设想一下:公司基本户有,员工也不少,公司又不在偏远山区,用现金发放工资正常吗?
二、故意混淆劳务和工资申报
很多劳务派遣公司、建筑企业等,将劳务工、临时工、第三方员工,按照工资薪金申报!特别是社保移交税局征收,建筑工人实名制后,这类企业薪资合规性尤为重要!
三、补贴不申报个税
公司没有把发放的节日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生日礼金合并生成工资进行个税申报。企业和职工在不避税的情况下个税最高可达45%。因此很多企业为了减少经营成本而采用违法发放工资的手法。
四、大量员工零申报
自从个税免征额由3500上调至5000后,很多企业就将员工工资零申报了,但...一个公司大量零申报,正常吗?和地区行业一比较,明显偏低,等待企业的将是税务稽查。
五、虚开发票抵扣
这是目前很多企业常用的避税手法,不仅违规而且违法。企业将员工工资分解成基本工资、年终奖、过节费、各类补贴等进行发放,再让员工每个月找发票来冲抵,以报销的形式达到工资避税的目的。
但如果长期大额处理的话,会造成企业费用异常,引起税务局关注和稽查。
中国国家税收环境极其复杂,不管是老板还是个人,虽然不是财务,但一定要有财税意识。
说到税收,除了个人之外,可以说这也是所有企业需要考虑的一个大问题。就连马云和刘强东也在其中。否则,马云怎么可能没有工资,刘强东的年薪只有一元?
事实上,上述节税和避税方法是《避税》一书中众多避税方法之一。本书使用了数百个真实案例,结合各种避税方法,告诉你如何正确合理地避税。
说到避税,你可能会问:“纳税是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怎么能说合理的避税呢?“避税不是犯罪吗?我们能做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它。避税不同于逃税。避税是以合理的方式减少税收支出,而逃税不是对需要纳税的项目纳税。
合法避税是指纳税人在尊重税法、依法纳税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逃避纳税义务,减少税收支出。合理避税不是逃税,它是一种正常的法律活动。合理避税不仅是财政部门的事,还需要市场、商业等各部门的配合,从签订合同、资金收付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