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F16949认证

IATF16949:2016认证的八大误区

2022-05-14 10:19:12  来源:IATF16949认证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906

IATF16949:2016认证的八大误区

误区一:

对于ISO证书的最大认识误区就是,ISO体系只是一种形式,是公司为了得到证书

而不得不加诸自身的枷锁。持有这种观点的公司,一般都是仅仅为了拿证,而看

不到ISO体系对于公司自身管理能力及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持有这种观念的公

司认为ISO证书只要花钱就可以买到,往往在这种情况下ISO推行失败。很多企业

认为质量管理就是为了争取客户,等争取到了客户, IATF 16949:2016认证体

系就没有价值。其实,体系是纠正和预防问题的发生,是伴随企业发展的过程,

虽然没有直接产生增值,但是通过对过程的控制,渐渐产生了经济效益。

误区二:

很多企业负责人经过四五天的培训就认为自己是内审员,其实并没有理解体系标

准条款的涵义。想要成为真正的内审员,应理论结合实际加以实施,不断学习研

究、以及和体系相关的人一起研讨现存问题,纠正和预防,才能逐渐成为一名合

格的内审员。

误区三:

总认为自己的专业技术以及管理日常手头的工作比贯彻IATF16949体系的工作重

要。要知道,体系是教我们做正确的事,然后我们才能正确的做事,体系为我们

指明方向,专业技术与日常管理工作是做事情的方法和技巧。方向错了,做的再

正确也还是错误的。

误区四:

有些企业员工认为体系有专职的人在负责,不管自己的事,自己什么事情都不用

做,而专制负责质量的人员为了省事,什么事情都自己扛着,什么事情都自己代

劳。结果关键人员一走,全体系都脱钩。体系的管理原则要求全员参与,不是一

个人做的工作,需要上到最高管理者下到员工,都要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

去做。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把体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凝

成一股绳,劲朝一方使,才能做好体系这件事。

重视全员培训及后期管理,所有的体系文件等都要靠人去执行。因此加强培训提

高人员的素质,适应管理、执行、验证等工作的需要是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正常运

行,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首要因素。文件化质量体系的建立需要一批了解企业

实际,懂业务又懂标准的企业各级领导和骨干;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实施需

要一批熟悉标准和程序文件,能结合本职工作认真实践的工作人员;所有的质量

活动和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需要正确认识贯标的目的和意义。因此,贯标应始于

教育,行于教育,不断总结,反复培训,持续提高。在此基础上,企业按期作内

部质量体系审核及高层管理者管理评审,认证机构按照程序对获得认证的企业进

行监督检查,才能确保企业在认证后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目标得

以实现。

误区五:

有些企业认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证书都已经拿到手,自己已

经很不错了,已经不需要做什么了。体系是系统化管理,需要持续改进,不断完

善。我们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不也在不断修正,所以光凭一张证书是证明不

了什么的,只能证明已经建立了体系,需要在实践中才能不断调整,在调整中提

升。

误区六:

总以为宽度代表深度。培训很多内审员,就可以贯彻体系了,其实人数不在多,

而在于精。

误区七:

总认为技术和能力很重要,技术和能力固然重要,但质量意识、态度更重要。能

力和技术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升,但是如果质量意识、态度有问题,就很难

转变,就是能转变也需要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误区八:

总认为 IATF 16949:2016认证咨询和请教是件伤身份的事情,特别是企业领导

,谈到问题都说知道怎么纠正,已经明白自己部门、岗位的漏洞和人员的疏忽,

最后纠正四五次都达不到理想要求,而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理解漏洞与疏忽在哪里

,只是一味的不懂装懂。

以上误区不仅局限于 IATF 16949体系,其他类型的质量体系同样存在这样的误

区。因此,上至企业领导,下到普通员工都应该审视这些误区是不是已经出现在

企业内部,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如果是这样,则需要改进了。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