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F16949:2016明确指出必须依据过程方法来进行相应的过程审核,那么具体如何实施了,可参考如下指南。
1、确定审核范围
审核范围并不IATF16949是条款的范围,而必须依据受审核方策划的业务范围、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业二确定的范围。必须先依据这些范围,再确定是不是和条款、客户的要求相一致。
2、审核模式
目前主要有三种审核模式:PDCA、CAPD、CPAD。我们实施IATF16949内部审核的时候,一般采取CAPD模式进行。
所谓的CAPD模式,要从受审核方的过程绩效入手,这也就是审核的切入点。然后在确定受审方针对绩效所采取的措施,再然后接着才是所谓的策划和实施确认。
具体如下:
基于CAPDo的审核逻辑顺序为:
C—— 从有关过程业绩(performance)的问题入手,如什么是过程所期待的,有哪些过程指标/目标(KPI),什么是真实的过程业绩?等等。
A ——过程绩效是怎样被改善的?(纠正措施是什么?有哪些改善行动?)
P—— 过程是如何策划的?这样的策划可以导致过程绩效被达成吗?这样策划的过程满足标准要求吗?过程的稳固性如何?有没有考虑以前的过程绩效结果?
D—— 过程是按策划进行的吗?实施所有过程时符合策划吗?
3、审核前准备
a) 依据组织已识别的过程的输出、输入的关系及审核的关注点策划审核顺序和审核分组;
b) 按过程编制审核计划,考虑部门集合、相关过程的集合(应注意:过程≠部门、过程≠要素);
c) 如果组织已按过程方法建立体系可以按相关过程编制审核计划;如没有,可根据审核员对组织的管理体系过程的理解来编制审核计划;
d) 分组安排审核时,考虑组织规模特点、过程间关系和信息沟通的便利(过程活动职责间的关系);
e) 开始时,审核管理过程和目标的展开及实施情况,总体了解体系及业绩的情况,来判断在下一步审核中的关注点;再按实际流程审核产品实现过程,并纳入相关的支持过程一并进行审核;
f) 把主要审核时间用在产品实现过程方面,并始终关注顾客的要求
4、如何理解过程
4-1、识别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
a) 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哪些过程?
b) 每个过程的输入、输出是什么?
c) 谁是这些过程的顾客?
d) 这些顾客的要求是什么?
e) 谁是该过程的“所有者”?
4-2、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a) 业务过程的主流程是什么?与主流程相关的分流程或子过程是什么?
b) 这些过程间的接口是什么?
c) 需要哪些文件来完善接口管理?
4-3、确定这些过程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a) 所期望的和不期望的过程结果的特征是什么?
b) 监视、测量和分析的准则是什么?(如:用哪些指标和目标来判断?)
c) 如何使其与我们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以及产品实现过程相结合?(如:指标和目标的相关性,方针和目标的分解);
d) 有哪些适宜的收集数据的方法?
e) 需要收集哪些数据?
f) 需要保存哪些记录?
4-4、确保实施体系必要的资源和信息(包括监视和支持过程运行的手段)
a) 确保过程监视和运行的资源和信息
b) 每个过程需要哪些资源?
c) 沟通的渠道有哪些?
d) 如何提供关于该过程的外部和内部信息?
e) 如何获得反馈信息?谁对相关信.息来分析处理?
4-5、监视、测量、分析这些过程
a) 怎样监视过程的业绩?(过程能力、相关的目标指标、顾客满意)
b) 需要什么样的测量手段?
c) 如何用最好的方法分析所收集的信息?(统计技术)
d) 从分析的结果得出了些什么?是否为改进提供了必要信息?
6、持续改进这些过程
a) 如何改进该过程?
b) 过程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否找到了?
c) 需要采取哪些纠正、预防措施?
d) 这些纠正、预防措施得到实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