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知识产权局胡局长领导带领一行官员视察养猪场,规定其一年申请专利100件。
养猪场场长大惊:“这怎么搞啊?!”
胡局长提建议说:“容易啊,猪的育种、交配、出栏、饲养、宰杀、沤肥等都可以申请专利!”
手下官员一片附和声,纷纷说:“胡局长只是高见!”
参观完毕后,场长设全猪宴款待各位领导,花费五千元。
送走领导后,养猪场会计请示场长:“这顿饭用什么名目走账?”
场长大手一挥,生气地说:“咱们一个养猪场还要一年申请100件专利,真是搞笑!”
然后不假思索地答道:“对于这帮家伙的招待费,记在咱们公司的猪饲料账上!”
【知识产权经济学启示】让养猪场申请专利,貌似胡闹,实际上是地方政府为了完成绩效考核的产物。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各地纷纷将专利数量作为地方科技创新的政绩来标榜,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专利指标,纷纷出台各种强制申请政策和政府资金扶持政策以鼓励本地区企业的专利申请与授权。
但是由于这些政策尚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以专利申请数量作为衡量标准,于是少数专利申请人出于投机心理,将现有技术不做任何改进就申请了专利,以套取政府资助,导致出现了不少“垃圾专利”,导致这些专利技术根本无法在市场中应用,违背了专利制度的初衷,需要地方政府及时发布新的政策纠错并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