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专利创新魔方”系列文章——用经济学的理念去分析解读政府的制度、法律、法规和企业与专利相关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在深层次的角度理解专利,并充分掌握和利用好这个工具,能够拨云见日、简单了解事件背后的经济学逻辑。
关键词:专利布局成本 军备竞赛 囚徒困境
一、囚徒困境
经济学中,有个“囚徒困境理论”: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即使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凿,二者都判刑八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终导致纳什均衡仅落在非合作点上的博弈模型[1]。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专利竞争方面,也会经常存在。其反映的是单个企业的最佳选择,而非整个行业的最佳选择。
这体现在企业之间的专利竞争中,就会出现专利军备竞争现象。
二、专利军备战争
提到军备战争,我们就想到了美苏争霸的冷战时代。
在冷战时代,国家的第一追求目标,从来不是效率,而是安全——就像冷战时代的美苏一样,一个处于冷战中的大国,将无时无刻不被不安全感包围。冷战中的大国将利用敌国的一切安全漏洞打击对手,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手段让对手变得更加不安全,与此同时用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加安全。
在专利军备中,也一样。双方追求的不是效率,也不是成本,是市场地位!目的是:提升对手的成本,降低对手的收入,增加对手的损失,以此折磨消耗竞争对手。
比如:差别不大的行业第一和行业第二,双方企业PK的是,哪个企业拥有更强大的专利储备,拥有更有前瞻性的专利布局,拥有更具市场影响力的专利池。这有这样,才能对行业有影响地位。
其中一家大量申请专利进行储备,希望有一天能通过专利工具压制对方。
另外一家肯定也不示弱,肯定也会大量储备专利(或自己申请、或收购)以求攻防兼备。
三、专利布局成本由他人决定
这时,专利布局的成本就不仅仅由自己的企业决定,而是由他人决定的。
第一,别人对你的技术和市场是否眼红;
第二,别人如果侵权,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第三,别人看你的专利布局数量和质量,能否无效掉;
第四,别人看行业的专利诉讼赔率和许可费率,是否值得冒险侵权;
第五,别人看许可费用和市场获利的对比;
第六,别人是否诉讼你,以求交叉许可;
第七,别人是否值得你被告……
看完这个经济学分析,您可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生物医药行业只需要3-5件专利就能保护技术?为什么医药行业成就了仿制药行业?为什么通信行业需要成千上万件专利才可行?为什么诺基亚实体业务不行了靠专利运营也能获利丰厚?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标签: 专利里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