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离不开管理。班组长就是生产现场的管理者。准确地说, 班组长是指在生产现场, 对作业人员、物料、设备、作业方法、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直接指挥和监督, 并对其生产结果负责的人。其使命就是:为了达成所属集团(公司、部门等)所追求的目的, 根据现有的条件, 高效率地达成自己应承担的组织目标或者被分担的业务。
由于各个企业、所处行业, 以及其管理控制的幅度不同, 班组长的称呼也有所不同, 一般有班组长、组长、班长、领班、拉长等称谓。班组长一般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或由员工推选, 经现场、上级管理者批准产生的。他们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作为生产现场的管理者和执行者, 班组长的任务就是指挥工作并保质保量地完成具体的工作(产品及服务的提供)。
班组长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我们必须对不同阶层的人员采取不同的态度:在手下员工面前, 我们应站在经营者代表的立场上讲话;在企业经营者面前, 我们又应站在反映员工呼声的立场上讲话;在直接上司面前, 我们则应站在员工和上级辅助人员的立场上讲话。
班组长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在现场管理中的角色?概括起来, 班组长需要明确如下几点:
1、明确自己在现场管理中的职责
班组长是企业中数量庞大的一群, 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往往对企业政策能否顺利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班组长能否在现场管理中尽职尽责, 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归纳起来, 班组长的职责主要有如下几点:
(1)劳务管理。劳务管理主要包括:人员调配、排班、考勤、考核、员工情绪管理、新进员工培训以及安全操作、生产现场卫生、班组建设等。
(2) 现场生产管理。现场生产管理的职责主要包括:员工现场作业、人员管理、产品质量、生产成本、材料管理、设备保养等。
(3)辅助上级。班组长应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反映工作中的实际情况, 提出自己的建议, 做好上司的参谋与助手。班组长角色的发挥是创造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前提。现场管理强调“三现”, 即现事、现场、现物。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组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无论上层领导要何时了解你所属部门的情况, 都要在第一时间将现场第一手资料交到领导手上。因为, 你是现场第一知情者、参与者与领导者。
②现场管理就是流动管理, 现场管理者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流动的管理场所中, 进行大量的“微服私访”, 而不是只坐在办公室里做一个“盲人指挥家”。
③随时掌握现有物资和人力资源的分配情况以及设备运行情况, 及时了解现场存在或者发生的问题, 并迅速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尽可能地将工作价值最大化, 减少不必要的时间、人力、物力、空间和设备等的浪费。
2、了解自己在现场管理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现场是企业的生产中心, 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基础。任何行业、任何工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那就是拥有共同的劳动手段与对象, 直接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 其中也包括服务产品。因此, 班组长应该发挥三个重要作用:
(1)在企业实际生产工作中, 经营层的决策做得再好, 假如没有班组长的积极支持与密切配合, 没有一批领导得力的班组长来组织、开展工作, 经营层的政策就很难落实。所以班组长既是产品生产的组织领导者, 也是直接的执行者, 影响着决策的实施, 影响着企业目标利润的最终实现。
(2)班组长上呈员工意愿, 下达上层决策, 是员工联系领导的纽带, 是企业组织中承上启下的桥梁。
(3)班组长是生产的直接组织、管理者和生产的执行者, 所以既应该是技术骨干, 又应该是业务上的多面手。
3、认识自身在现场管理中的责任
(1)提高产品质量。质量关系到市场和客户, 因此我们应当具备高度的质量意识, 领导员工为按时按量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而努力。
(2)提高生产效率。即我们应当在同等的条件下, 通过不断地创新并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改进操作方法和管理流程, 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高质量产品。
(3)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成本就是创造利润。我们应当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原材料的损耗、节约能源、减省人力成本等。
(4)预防工伤以及重大事故。没有安全, 一切都是空谈。作为班组长, 我们必须在现场灌输安全意识, 坚持安全第一, 防止工伤和重大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应当努力改进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监督职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