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清晰高效地掌握IATF16949体系的精髓是所有质量工程师和相关学习者关心的问题,以下我们就来聊聊不同的学习路径和方法,看看是否对大家有些启发?
方法一:整体入手论
老师通常都是告诉大家要想全盘理解IATF16949体系,首先就要掌握IATF16949体系的整体框架,明白整个体系描述的内容和核心是什么,然后再结合企业的实际分步骤、分模块地去深入学习和理解。具体的IATF16949体系的整体结构有以下几种分解学习思路:
1、PDCA
按照PDCA思路把整个标准拆为四大部分来学习:
策划部分为: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四大模块
实施部分为:运行
检查部分为:绩效评价
改进部分为:持续改进
这种学习思路比较简单、清晰,难点是需要分拆的人对整个标准由一定深度的认知。
2、职能部门
按照各部门应该承担和履行的有关质量管理职能的思路来分解学习:
责任部门(对IATF16949体系承担后果的第一部门):首先(根据公司组织机构和职责)识别和删选出整个标准中哪些要求是由该部门承担;然后再对照公司部门职能和IATF16949标准中其它要求一一对应到相应的部门。
这种学习思路比较接地气,容易被大家接受,难点是责任部门是否能够承担起对应的要求。
3、不同管理线
按照经营管理、产品管理和资源管理三条线索来分解学习标准;
对照标准中内容识别出经营管理五大模块:组织管理、风险管理、质量体系管理、绩效管理、管理改进;
产品管理五大模块:顾客管理、研发设计管理、供应链管理、产品管理、物流交付管理;
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管理、过程环境管理、测量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管理。
这种学习思路是将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经营有机地融合起来进行管理,难点是是否能够把握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
方法二:局部入手论
对于一个想深入学习IATF16949的个人来说,从自身部门和岗位的具体工作开始学习和理解IATF16949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自身岗位的要求和工作比较熟悉,很容易就能够深入下去,然后再逐步扩展到本部门其它岗位、其它部门中与自身岗位由关联的岗位等等,这样一步步推展开来,慢慢理解标准的核心和底层逻辑,累积到一定时段,就能打通整个体系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更有利于掌握体系的核心要求。
更关键的是这种方法可以让有心学习体系的人相对容易地理解IATF16949.逐步打破本位主义的边界,慢慢建立整体思维,有利于理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和执行力。
不论是哪种方法,只要有心、用心,就一定会对IATF16949体系有不一样的认知,真正掌握体系的核心和精髓,让体系为我所用,不是我被体系给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