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认证

浅谈企业推行 ISO9001 的八大困惑

2023-08-06 23:29:26  来源:ISO9001认证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900

浅谈企业推行 ISO9001 的八大困惑

1.只在乎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企业80%的高层管理人员只关心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不关心、不了解、不投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率和有效性,甚至将质量体系管理视为下属部门,让领导和员工对质量体系的规范工作有抵抗力,大家还是随心所欲地工作。这样长期发展,必然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出现“两张皮”现象。既定制度与实际运行不符。质量体系管理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收集证据和装饰门面。实际的工厂运营管理仍然是“帝王式”。从领导的核心看,质量管理根本没有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2、只是企业内部的自卫武器

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总结,是规范性的指导性文件,但程序文件不能全面。关系解决质量问题,经过不断总结和细化,形成以后指导的方案文件。

在许多企业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质上已成为企业管理实战中各部门自卫的武器。讨论问题的部门各抒己见,有文件作为辩护依据,推卸责任,内耗严重,往往难以化解。果断而艰难。在日常管理中,先谈条件,再做工作,讨价还价。有利于做事的人,不愿意做无益的事的人,都可以用文件和规章,堂堂正正地“说事”。对于推不开的事情,我们强调客观因素,用“程序”来缓冲,或者在谈判条件后才接受。

3.认为质量体系包罗万象,包治百病

质量体系文件讨论了基本的程序要求。在这个框架下,ISO9001认证公司用质量体系的八项管理原则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与产品有关的问题,而不是企业经营中的任何问题。一切以质量体系管理为罪名。实际上,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有质量体系管理、人事制度管理、财务制度管理、经营决策管理等。质量体系管理只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相关内容的管理.

iso9001认证公司

4.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负面甚至错误使用

把质量体系管理作为对领导批示的片面检查员,集中审核、专项审核、月检、季检等,让各工作部门不堪重负,反感。认证后质量管理的下滑,与领导层对质量的片面理解是分不开的。公司最高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对质量体系文件的理解。 ISO9001的推广需要调动企业的大量资源,以及新的无形资源。仅仅依靠基层的力量来推广ISO9001太难太难了,因为缺乏对企业资源的管理权限和控制。

5. 以质量体系管理为“退路”

质量体系管理员职位本质上是一个空缺,只有当领导需要处理质量事故时才会想到。质量体系管理是片面的事故调查员,或者只是一个忙于处理具体细节的角色。根本起不到规范制度运行的作用,因为没有足够的授权,没有更高的岗位待遇,不会被员工自觉不自觉地重视。制定的质量体系管理措施和方法不执行,员工或按领导的“法令”办事。

6.只看结果而不是过程

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领导管理思想违背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用过程的方法”,导致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少了或没有质量管理记录。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程序,为了证据,补充录入虚假数据。只要“刀见菜”,长此以往,企业的管理水平必然下降。

由于质量管理的长期性和传承性,工厂必须有一个5年或10年的规划,从基础工作做起,通过政策导向,将质量理念落实到组织的具体运作过程中,方法,继续开展抽查督导,稳定和巩固员工行为规范。

7.只关注质量审核有多少不符合

对质量体系认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要正确看待。不能一概而论。iso9001认证机构认为质量管理没有做好的不合格品较多,普遍存在的问题较多。作为领导者,我需要仔细思考我为质量管理提供了哪些资源,以及如何通过不合格审核来持续改进质量体系管理。

8、审核过程中无法有效沟通

无论是第二方审计还是第三方审计,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情况屡见不鲜。一些审计机构甚至自诩为“皇帝”,认为被审计工厂必须全面遵守“不平等条约 ”,不能反对;被审核工厂的领导也要求系统管理,以免得罪审核员。事实上,审核的目的是向工厂指出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双方只有沟通确认问题,彻底了解问题,才能信服,真正达到改进的目的。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